重视人文教育完善语文教学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的基本特点。语文教育的最大价值是向学生传递人类历史上最优秀的价值观念,传递人之所以为人的特征,最大的意义是促进学生精神世界的发展。它具有丰富的人性、正义感、公正性、能自律、善于与他人协调并为他人着想、尊重他人的人格人权,热爱自然和生活的特性,这些都是语文教育超越时代的永恒不变的价值。
目前应试教育背景下的语文教学,也同样存在着忽视语文情感、人格教育的倾向,往往是过分强调语言知识的传授和技能训练。在应试教育的牢笼下,现在一些学校人文教育形同虚设。人文精神颓废已成为不争的事实。马加爵、刘海洋就是一个例子。“马加爵谋杀案”引发了我们不少的思考:为什么一个“从小品学兼优”的可造之才会做出此等令人心寒,令人发指的事情来呢?从这里,我们教育者不得不承认这是教育的疏忽。在应试教育的情况下,教师的唯“分” 是图,忽略了对学生的人文教育。从马加爵事件中可见,人文精神的丧失,使即使经过训练、高度科学化的人,也不可能成为真正完整的人,而是精神不健全的残缺的人,被物质所奴役所异化的人。马加爵沦为杀人犯,主要是缺乏起码的生命意识,缺乏起码的人文关怀。我认为人文素质比科学知识更为重要,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塑造人、培养人、完善人。一个不遵守社会规范和公正原则的人,一个自私自利而毫无社会责任感的人,无论智力多高,知识多丰富,都不可能成为有用的人才。所以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已刻不容缓,我们作为语文老师更是义不容辞!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体现人文性呢?我谈几点看法。
一、加强自身修养,言传身教
人文教育最重要的承担者是教师,不可言说的情感交流和“身教”是至关重要的。物质生活水平越高就越要求教师能以自身为榜样去陶冶学生、影响学生。教师要让学生踏上通向文明与成才的道路,就需要具备高度的政治热情、和谐的人生态度和完好的审美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在各种社会现象面前从善如流,启发教育学生。教师是“人师”,人师就是要教会学生懂得怎样做人,怎样做一个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合格的劳动者和接班人。教师要能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远大的志向与高雅的审美情趣融于一身,使人类一切美好的情感在自己身上具体化,以活生生的师生情感交流去影响学生融情感、激情、意志、关爱于教育过程。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不仅仅是让他的学生考上多少高分,考取什么名校,而首先应是做学生人格的范本,要时时、处处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榜样。
二、挖掘课文人文因素,陶冶学生情操
为师者必须重视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接受典范人格的熏陶,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教育,是人们遗忘了所有学校灌输的知识后,仍能留存的东西。”像《送东阳马生序》中体现的刻苦好学的精神,《泰坦尼克号》中杰克和罗斯至死不渝的挚爱,这些人类优秀的文化,应该通过我们的语文课堂,使之宏扬光大。
当今社会上汹涌而来的拜金浪潮、被奉为时尚的享乐主义、各种损人利己行为、见怪不怪的腐败现象……这些严重影响和左右着学生的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标准。现在的学生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在家里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对金钱极度崇拜。每次动员他们参加什么活动或比赛,他们都会异口同声地问:有没有钱发?开始听到他们这些话,我愣住了,什么时候我们的中学生也那么现实了?面对这个问题,除了惊讶外,我更多的是痛心,怎么去教育他们,引导他们,使他们不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呢?于是在我们学习《我的信念》这篇课外阅读美文时,我就抓紧机会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开始我要他们分小组讨论下面几个问题:“1.你佩服居里夫人吗?为什么?2.居里夫人有这么大的发明,但自己却过着非常艰辛的生活,她值得吗?3.你觉得居里夫人有哪些值得你学习的地方?”很多学生都非常的踊跃参加讨论,很多同学都认为居里夫人很伟大,不求回报,把自己的发明奉献给全世界,她那种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精神很值得大家学习。于是,我因势利导,用居里夫人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形象作榜样,再举些反面例子作比较,教育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也要做个高尚的人,切不可为了钱而放弃自己的理想,丢弃自己的品格,做人要做个“清” 人。让他们知道做人要做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决不是做一个“金钱奴隶”。
三、重视文学教育,提高学生文学素养
文学是一个民族心灵和情感的历史。不懂中国文学,就不懂“中国心”。在课堂上,我会尽可能地给学生介绍我们中国的一些非常有价值的古典名著,给他们欣赏,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更多了解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学瑰宝。另外,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还可以利用名言警句来勉励学生,让他们从中受到启发,进而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少走弯路。如笔者就曾要求学生背诵路遥的长篇小说《人生》扉页上引用的作家柳青的名句:“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我还让学生背诵过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中的》的名段: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这仅有的一次生命应当怎样度过呢?每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能够不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广大语文工作者应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提高自己的人文素质,教会他们怎样做人,怎样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语文课本的文章都蕴含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内容,富于人文精神。尤其是文学经典, 集语言学、审美学和精神哲学为一体,是民族人文精神的神彩之所在,是人文素养长效的营养剂。还语文教育人文性,把人文素质的养成渗透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在语文知识教学、语文能力训练中贯彻人文精神,潜移默化,春风化雨,人文之光自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充满崇高的理想情操,充满创造力、想象力的语文学科自会真正成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学科。
上一篇:英语兴趣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下一篇:英语教师语言艺术与和谐师生关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