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资讯 > 教育 > 阅读新闻

在思想品德课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

     如何更好地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完成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落脚点。在新课程教学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下,笔者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努力开展把学习自主权还给学生的教学实践,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主要做法如下:

      一、构建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

    初中学生特点是年龄比较小,阅历较浅,但活泼好动,甚至有时在课堂上会难于调控自己的言行。教师的威严固然可以镇住学生,但往往也会抑制学生的个性与热情,往往会使学生唯唯诺诺,不敢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导致缺乏主动性和参与性。同时,中学生正处在青春期,逆反心理较强,如果师生关系在课堂上处理不好,学生就可能对教师存在严重的逆反心理,甚至在课堂上故意捣乱,跟教师唱对台戏,唱反调,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如果师生关系融洽则会让学生信其师,亲其道,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实践中我努力构建新型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坚持做到“三多一少”:即多微笑、多表扬、多鼓励、少批评。我课后经常找学生交流沟通,诚恳耐心地指出学生的缺点或错误,与学生谈心交朋友,让师生之间成为亦师亦友的关系,让学生感受到作为学习主人翁的地位感。在近年的新课程教学实践中,我走进课堂就抛开一切事务,充满激情全身心投入到教学中去,用会意的目光提醒学生,把对教学、对生活、对学生的热爱传递给学生,在和谐友好的气氛中让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二、让教学走进生活,把生活融入教学

      思想品德课特点之一就是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新教材的编写基本上是按照:情境设置——知识体系——实践导行的思路编写。笔者尝试从如下两个方面组织教学,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开展课前3 分钟新闻发布。每节课上课前3 分钟由一位学生对近期发生在国际、国内、省内、市内、县内或学校的重大经济、政治、文化、军事、体育、文艺等时政进行发布,教师进行适当点评。如学生收集发布“嫦娥1 号”、“奥运圣火传递”、“人民币升值”等新闻时,教师及时联系国家的发展强盛以及当代青年的责任进行引导和教育。此举能培养学生关心时政、关注身边事的意识;能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能活跃课堂,充实课堂,体现了思想品德课的一大特色,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增强了学生对上思想品德课的兴趣;能达到既教书更能育人的目的。实践证明,课前3 分钟新闻发布有利于增强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兴趣,更有利于培养学生亲近社会、关心社会的意识以及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生活化,生活教学化。在教学中,笔者积极捕捉教学与生活的联系点,力求做到教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在教学中我把枯燥、抽象的观点理论通过故事、案例、参与活动等进行教学,同时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来思考、感悟和提高,增强学习的成效性,从而达到激发学习兴趣的目的。如在学习“法律保护我们的生命健康权”内容时,通过制作课件“张充被拖拉机撞倒”,“一学生被一小狗咬伤”的现实生活事例,引发学生对生命健康权概念以及为何要依法维护生命健康权的思考。又利用教材中:一个人的生命健康权,亲友们是放纵违法犯罪,是以牙还牙、以恶对恶,还是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利的言论进行思考和辩论,同时还结合学校个别学生在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后进行打击报复的做法以及导致的后果进行比照分析、思考,从而感悟到依照法律保护我们的生命健康权才是正确的途径。在生活化的教学、教学生活化中获得知识、感悟道理、升华思想。

      三、让学生真正掌握学习主动权,真切地感受学习的乐趣

      1.教师把握教学重难点,压缩讲解时间,把时间还给学生。要想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教师必须过好备课关。因此我在备课上下足功夫,牢牢把握课程标准,准确把握教材重难点,对教学内容和过程进行有效整合,严格控制教师主讲时间,做到自己讲解时间原则上不超过30 分钟。在教学过程中,我都能留足15 分钟在上课的前、中、后多个时段让学生进行分析、讨论、交流或演练,真正把时间还给学生。

      2.提练问题让学生思考,把思路让给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我结合课本内容和教学目标提出若干问题,由学生进行思考、交流、探究,学生结合自身知识水平进行思索,让学生参与课堂内容教学。如我在讲授“合作使生活之路更宽畅”教学内容时,列举了大学教授、厨师、运动员因飞机失事、三人在原始森林合作逃生的故事,提出“三人顺利逃生给我们什么启迪?”让学生进行讨论交流,思考总结合作的意义、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思考讨论中掌握知识,陶冶情操。

      3.积极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把乐趣送给学生。我在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设置了丰富多样的小组辩论、小组对抗、知识抢答、现场情景模拟等,让学生动起来,思维活跃起来,做到融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使学生在学中乐,在乐中学,达到增强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的目的。如在“交往礼仪”的教学中,我设计了由同学进行站姿、坐姿、走姿示范,由同学们来评判,又如在“交往讲艺术”教学中,由同学现场表演短剧,对短剧人物的交往言行,学生分组讨论进行评判,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悟教学内容。

      四、改变作业模式,体现参与性和运用性

      在课外作业的设置上,笔者改变以前以照搬照抄为主要目的的作业布置,采用参与性、运用性、实用性强的作业设置。如布置学生写广告用语、续写故事、写调查报告、参加社会实践等,让学生体会课程的价值和实用性,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并不仅仅是为了考试,增强学习的动力。如我在讲授“多彩的生命世界”教学内容后,作业布置题目是:写一则善待其他生命的公益广告用语;在讲授“让友谊之树常青”教学时,讲到朋友之间的理解、宽容并不是不讲原则时,作业布置是:续写课文“小方帮不帮同学作弊”的故事结尾。让学生在课外深化教学的内容,达到课内与课外的统一、知识与能力的统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统一。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良好、科学的学习习惯的形成更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在信息、知识迅速发展的多元化时代,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内在因素,也是新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更是教师与学生共同的努力方向。






上一篇: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下一篇: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浅谈新课标下作文评语的情感艺术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