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资讯 > 教育 > 阅读新闻

让学生常怀感恩之心

    感恩,绝不是对所受之恩的简单回报,它是一种自立意识、自尊意识及责任意识,更是一种精神境界的追求。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培养中职学生的感恩意识,提高中职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

    一、中职生感恩意识缺乏的原因

    1.家庭教育的失真。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享受着亲人们无微不至的关爱,在全家望子成龙的期望与宽容下,养成了“唯我独尊、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特征。主要表现为:感情脆弱,承受挫折的能力差,遇到挫折就焦躁不安;集体意识淡薄,不善于与人合作,与同学闹别扭时不会妥善处理,往往采取逃避或报复的手段,有的甚至因此而酿成悲剧。

    在家庭教育中,一方面家长一切以孩子为中心,对孩子的过于宠爱和纵容使孩子本来就有的自我中心得以强化,养成做事情只顾自己,独占欲较强,不顾及别人感受的习惯;另一方面,家长怕自己的孩子在与他人交往中吃亏,有意无意地教其一些自私的观念和方法,把社会上各种不良风气带进了家庭,使孩子形成了自私心理,功利主义较强。

    2.学校教育的失衡。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是中考落榜者,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偏见,父母、老师教育方法的不当使得他们产生了严重的自卑心理。大部分中职生文化课基础比较差,他们有时候会听不懂老师讲课,慢慢地对学习失去兴趣,继而产生厌学心理,对前途丧失希望,对身边的一切都漠不关心,常常稀里糊涂地过日子,甚至自暴自弃。中职学校注重培养学生一技之长的能力教育,缺乏对学生生活技能的重视和培养。传统的德育方法简单,学生的个体差异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德育效果不佳,导致学生的感恩意识越来越淡薄。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也未形成 “学会感恩“的良好氛围,无法有效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3.社会环境的影响。当今的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在物质生活极度繁荣的今天,人的精神开始在物欲横流、道德堕落、认知迷乱的泥潭中挣扎和异化。在物质利益的刺激下,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思潮蔓延,社会上各种不良影响增加,奉献社会的人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报答,都给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了不少负面效应。二、培养中职生感恩意识的策略

    1.提高学生家庭教育的水平。罗伯特· 欧文认为,人所接受的知识是从周围事物中得来的,其中主要是从离他最近的长辈们的榜样和操守中得来的。身教重于言教,首先,家长自己要做感恩的楷模,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感谢朋友的挂念之恩,感谢同事的协助之恩等,让孩子从日常生活的一点一滴、一言一行中潜移默化地学会知恩和感恩。学校也可利用开办家长学校,举办家长参加的专题讲座、培训班等形式来提高家长自身的教育水平。其次,加强学校和家长的紧密配合。家庭和学校信息沟通得好,教育方法得当,就可以形成良性互动,通过学校、社会、家庭的通力合作,营造出良好的教育环境。

    2.学校要加强感恩教育。学校是实施感恩教育的主阵地。感恩教育要针对教育对象的特点,了解学生对感恩意识的认识和期待,分析他们的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选择合理而有震撼力的感恩教育方式和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感恩教育内容,以理服人,以情动人,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目的。

    把感恩教育融入到日常教学管理和学科教学中是感恩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可以从认知层面点拨学生识恩、从情感层面培养学生感恩,从实践层面引导学生施恩,优化学生的成材环境,营造浓郁的育人氛围,让每个学科、每节课都成为育人的课堂,使学生不仅懂得要有远大的理想、高尚的情操,还要有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的行为,做到知行合一。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道德准则,只有当它们被学生自己追求、获得和亲身体验的时候,只有当它们变成学生独立的个人信念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 学校可以利用志愿者服务、义务献血、义务劳动、社会实践等活动,给学生提供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的机会,让他们能够了解和体会别人的困难,懂得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充分认识自我社会角色,确立社会责任感,并逐步将其内化成为自身的品质。

    3.营造感恩教育的环境。感恩教育要取得成效,需要有良好的教育气氛和环境。小到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中到社区环境,大到整个社会环境。家庭是基础,学校是主体,社会是补充和延伸。因此,学校教育要加强与家庭、社会的紧密联系,利用有利条件,在努力满足学生成长中的多样化、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不断提高他们的精神境界、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一颗感恩的心面对学习、生活、人生,从内心真正生出感激和敬畏,在感恩的世界里学会珍惜、学会回报。






上一篇:教师演讲比赛
下一篇:浅谈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 建设现状与对策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