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资讯 > 教育 > 阅读新闻

浅谈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 建设现状与对策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过程,使之适应信息化社会对教育发展的新要求。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带来了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促进教育改革,对传统的教育思想、观念、模式、内容和方法产生了巨大冲击。

    据报道,2010 年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已经突破830 万人,这一数字已经在我国高中阶段教育招生中占据了半壁江山,中等职业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以及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给当前的中等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因此,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是我国新时期实施信息化战略的必然选择,是职业教育实现现代化和跨越发展的必然举措。加强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对于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技术人才具有深远意义。一、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制约因素

    1.国家对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重视不够。近年来国家对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力度不断加大,并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相比,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仍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使得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与中等职业现代化建设不能紧密相连。

    2.投入经费不足。多年来,各级政府投入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财政经费重点放在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领域,没有设立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专项经费,对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项目和经费投入极小,导致基础设施薄弱,资源结构性短缺,专业化人才匮乏。

    3.对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认知程度不够。许多教育管理者认为,只要抓好教学管理、德育管理,让学生能学会一技之长,最终能找到满意的工作,就是中等职业教育的全部内容。或者有些教育管理者认为,只要一个信息管理系统或者一个部门网站就算实现了信息化建设,实际上,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除了要考虑技术外,还要充分考虑到信息源的组织与开发,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的改革和对技术创新的促进以及信息化对教学管理、动作模式的深刻影响。

    4.专业管理人才严重不足。目前,我国各中等职业院校为提高教学质量,重专业教师队伍建设,轻信息化专业人员配备,大部分院校基本上没有设置专门的信息化管理部门和岗位,信息化建设管理和技术队伍力量不足,成为推进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瓶颈。

    二、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应对策略

    1.完善国家、地方和学校的信息化管理机构。强化政府对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领导、明确各级政府在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上的事权,建立政府领导、部门参与、分工合理、责任明确地职业教育信息化,推进协调体制,将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纳入国家和地方信息化发展总体战略和规划,争取工业信息等在项目、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专项支持。

    2.建立中等职业院校基础信息库。加强职业教育信息资源全过程管理,对中等职业院校及其教师、学生的信息建立数据库管理机制,为职业教育的宏观规划、经费拨付绩效评估等提供基础数据,为校企合作、教师发展和学生就业等搭建平台。充分发挥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对节约资源的提高效益的作用,加快弹性学分制、产教结合等改革的深化,促进中等职业教育或区域内教育资源的共享,实现教育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人才培养的创新。

    3.走校企合作之路,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促进信息化建设。企业在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中扮演了一个极其重要的角色,中等技术人才可能较好地弥补中小企业技术人才不足的劣势。实践中,一方面,中职院校通过对企业人才需求信息及创新需求信息的捕捉,及时调整专业、课程及教学研究方向与内容。另一方面,企业可以通过奖学金、基金或订单培养等方式与中职院校共同培养适应于本企业自身需求特征的人才,同时开展创新合作。

    总之,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是我国新时期实施信息化战略的必然选择,是职业教育实现现代化和跨越发展的必然举措。只有加强中等职业教育教学信息化的实施,才能提高教师和学生们的信息素养,为国家培养更多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上一篇:让学生常怀感恩之心
下一篇:谈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创新 意识的培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