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资讯 > 教育 > 阅读新闻

对中职语文教学中文本拓展的思考

    拓展教学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拓宽学生的知识视窗,增强课堂教学的丰富性,所以它受到广大职校语文教师的热烈欢迎。有效的拓展,应充分尊重文本的价值取向,将“文本是课堂教学之根” 的思想根植于心。所谓文本拓展就是围绕具体的课文文本,给予相应的补充材料,从而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丰富和深化对于文本的理解。但是,由于文本的解读往往是多元的,许多教师又往往缺乏这方面的经验和洞察力,因此,太多的文本拓展出现架空文本流于形式、脱离学生实际漫无边际等问题。这些无效的文本拓展影响了语文课堂效率,无助于学生课堂学习任务的有效完成和学生能力的提高和发展。本文在此对中职语文教学中的文本有效拓展谈一点思考。

    有效的文本拓展首先应该是适宜的、得当的。作为课文教学的辅佐,文本拓展的材料在内容的选择、难度的高低这些因素上都直接影响拓展的效果和教学的效果。

    一、关注学情的文本拓展

    “学情”是指学生的实际特点,主要指学生的知识和智力发展水平、学生动机、年龄等心理特征,也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方式和学习习惯。这些因素都反映出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所以,文本拓展要受到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和他们所具有的基础知识水平的制约。中职学生语文基础不牢,对语文学习缺乏兴趣,认知水平与情感体验比较肤浅。如果中职语文教学中进行文本拓展时忽视学生的这些实际情况的话,致使文本拓展的内容与情感高于学生的知识与情感范围,就会加重学生的负担,久而久之,则会使学生的学习心理受挫,从而适得其反。

    比如,笔者在引导中职一年级学生鉴赏李清照的《声声慢》时,进行了这样的拓展:

    笔者首先问道:有人说《声声慢》是浓缩了李清照一生痛楚的千古绝唱,而李清照也被称为“写愁第一高手”,那么,李清照是如何写愁的?学生由于积累不够,笔者只好帮学生回答:还有“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一剪梅》),“从来,如韵胜,难堪雨藉,不耐风揉。更谁家横笛,吹动浓愁?”(《满庭芳》),“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 (《凤凰台上忆吹箫》)等。笔者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拓展脱离了学生的积累实际,在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这些名句后,又继续问:这样写愁的句子妙在何处?学生尚不了解这几句名句出自何篇,诗句的意思尚且不懂,哪能说出妙处?笔者只好再次自问自答。看到学生备受打击而茫然不知所措的眼神,我才意识到,教师有兴趣探究,但不等于学生也有兴趣;教师有能力探究,也不能等同于学生也有这种能力。由此可见,从文本的角度来看,我们要给学生什么,就要想一想学生能接受什么,能接受到什么程度。只有这样,我们的适时拓展才能让教学事半功倍,使学生获益。

    二、围绕主题的文本拓展

    围绕主题拓展也即是围绕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进行拓展。任何一堂课、一篇课文,都有其既定的教学目标与特定的重难点。教师不可回避地面临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重难点是否准确把握的问题。因此,在拓展设计时,我们要心中有课堂目标,抓准文本的重难点。只有基于这一考虑的拓展,才是有效的,才能帮助学生搭建广阔的知识平台,强化理解,培养能力,使语文课充满生命的张力。

    比如,有教师在执教《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课时,提出了这样的拓展问题:同学们最喜欢《水浒传》中哪一个英雄人物?说一个关于 “他”的故事。同学们通过小说、影视等对《水浒传》有较多的了解,因此大家踊跃发言,畅谈起自己所喜欢的梁山好汉,在热烈气氛中结束这一节课。诚然,这样的拓展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但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重点之一是通过对林冲经历和性格分析去把握文中“官逼民反,不得不反”的主题思想。这就需要让学生充分了解和感受林冲逆来顺受,委曲求全的挣扎历程,而学生的畅谈显然无法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和重点。课堂教学只有短短的四十五分钟,必须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进行拓展,且不能追求面面俱到。课堂教学重难点的把握要服从教学的整体目标。我们坚决反对一切淡化课堂教学目标,偏离教学重难点的拓展活动。

    三、联系生活的文本拓展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而课堂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学习方法,为学生打好基础,运用方法获取知识、形成能力,这就是所谓的“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语文教学不能仅仅局限在课堂,局限于课本,而应根据课本实际,有机地拓展于课外,紧密联系生活。正如美国教育家华特所说的:“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只有从生活中学,学生才有可能成为“可发展的学习者”;与生活“链接”起来,语文课堂教学才会焕发出鲜活的生活力。

    比如,学习《项脊轩志》时,可以问:“同学们,在你们的生活历程中,有没有因亲人友人关怀而感动的记忆?”学生的感情很快就进入到回忆状态,积极搜索着记忆深处的那些感人的细节。通过弹性学习环境的创设,将文本向现实生活延伸,最大限度地调动中职学生的积极性。

    四、融合专业的文本拓展

    中职学生中存在“学语文无用”的认识,且不同专业的学生对语文能力的要求不尽相同,所以我们应该根据不同专业特点进行文本拓展,为学生专业学习和技能训练准备条件、奠定基础。例如:文秘专业强调语言表达和谋篇布局的技巧;导游专业、美术专业要引导学生对美学价值方面的探讨和讲解;数控专业则重视概念、归纳、逻辑推理的训练;计算机专业着重于过程的顺序指导等等。

    以《米洛斯的维纳斯》为例,说明同一篇课文如何结合不同的专业进行文本拓展。对于美术设计专业来说,主要是借助绘画语言品读课文,通过品读课文来指导绘画,使学生在绘画艺术与文学艺术的交融体验中,汲取语文素养,唤醒审美体验;对于导游专业来说,主要是研读课文后,写出一篇重点介绍维纳斯雕像独特魅力的导游解说词,然后进行分组解说训练,使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得到加强。通过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融合于语文教学中的文本拓展,让学生感到所学的内容与自己的专业对口,学起来兴趣会更浓,效果更好。

    五、实现超越的文本拓展

    有效的文本拓展,应该结合课文文本,达到既有益于巩固而又能有效地生成。如果我们的课堂文本拓展,在关注学生情感等基础上,在课堂的主体文本与载体文本两者碰撞中寻找最佳时机,超越了文本,完成了自己的一种创造性的阅读,而这种阅读又是完全合乎整个文本背景的,那么,我们的语文课堂定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激活学生的各种思维,也定能培养一批具有很高语文素养的学生。

    语文课堂教学,文本拓展是手段,是一种辅助,是对原有课文文本的拓展和延伸。我们拓展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也就是从文本中来,走出文本,超越文本,取得语文课堂教学的最大成效。






上一篇:浅谈数学教学中的换位思考
下一篇:具有语音功能的电机调速系统的设计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