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资讯 > 教育 > 阅读新闻

让问题探究成为物理课堂教学的中心

    传统的学习方式过分突出和强调接受与掌握,冷落和贬低了发现与探究。这种学习方式摧残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品质、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发展。

    物理探究性学习具有自主性、实践性、趣味性、生成性和研究性等特征。因此,有效结合物理学科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对于转变当前学生被动学习的学习方式,培养其自主创新意识和综合实践能力有积极意义。

    一、探究性学习的内涵

    探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主动获取知识,发展科学探究的能力,形成科学概念,培养探索未知世界积极态度的实践活动。探究性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而知识的获得与能力的培养主要不是依靠教师的强制性灌输,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通过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亲身体验而获得。

    教师作为课堂探究性学习的导师,其任务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做到自己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与此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的学习设置探究的情境,建立探究的氛围,促进探究的开展,把握探究的深度,评价探究的成败。学生作为探究性学习的主人,自然是根据教师提供的条件,思考探究的问题,掌握探究的方法,敞开探究的思路,交流探究的内容,总结探究的结果。由此可知,探究性学习是教师和学生双方都参与的活动,他们都将以导师和主人的身份进入研究性课堂。

    二、探究性学习的特点

    1.探究性学习具有过程性。探究性学习要求所有学生都参与学习过程,通过确定课题,进行探究,表达交流,总结提高的过程去发现结论。由此可见,探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钻研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2.探究性学习具有自主性。在探究性学习中,学生从课题的选择、确定,资料的收集、分析,报告的撰写、答辩,成果的整理、展示等,整个过程都是自己去操作,具有很大的自主性。在探究性学习中,教师扮演的是指导者、协助者、参与者的角色。

    3.探究性学习具有实践性。探究性学习的过程强调的是学生的自主探究实践,要求学生关注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以便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4.探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在探究性学习中,既有老师的指导,又有学生的参与,既有个体学生的独立研究,也有小组相互探讨,既有文字表述,也有口头交流,学习方式具有开放性。

    5.探究性学习的师生关系是平等与合作。探究学习中,学习的成果是学生合作的结果。同时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因此,探究学习是一个合作的过程。

    三、物理课堂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主要实施策略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进行探究性学习,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学生主动参与为前提,自主学习为途径,合作讨论为形式,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构建教师导、学生学的教学程序。

    1.创设问题探究情境

    教学中,巧妙地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可以使学生在“愤悱”状态下探究,激发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

    (1)借助生活、自然现象提出问题

    进行探究性学习时,教师首先要提出所要探究的问题。问题要提得水到渠成,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学生在学习“摩擦力”一节时,教师应指导学生在生活现象中理解摩擦力。比如说人走路靠的是摩擦力,但是我们发现在晴天走路很稳,可在下雨天走路却容易滑倒,想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2)借助前后知识联系提出问题

    物理知识具有逻辑性、系统性。为此,找准新旧知识的衔接点极为重要。例如在教 “大气压强”一课时,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大家知道液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会产生压强,而气体和液体相似,可以流动,且没有一定的形状,那么,气体对处于其中的物体会产生压强的作用吗?如果气体也可以产生压强,这种压强又有什么特点呢?是否和液体一样遵循相同的规律呢?

    (3)借助趣味性实验提出问题

    用趣味性实验开头,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唤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如:大气压强概念的引入,可先演示这样一个实验:一个粗试管装满水后,再将较细的空试管插入粗试管里一半深处,当试管倒置后,学生看到细试管在粗试管中缓缓上升。在演示过程中,学生疑窦顿生,兴致很高,都想知道是什么使试管自动上升。

    在这样的课堂中,通过设计问题情境,学生明确了探究目标,思维具有了指向性。学生在探究情境中不仅能积极主动获取知识,体会到所学知识的物理价值,更点燃了探究思维的火花。

    2.采用自主探究方式:猜测——验证

    物理猜测能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获得物理发现的机会,锻炼学生的物理思维。《新课标》指出:通过猜测——验证等方式,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培养创新意识及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教学《串、并联电路的电流》一课时,在学生对电流的概念有了初步了解后,教师提问:“串联电路的电流有什么特点?”当学生猜出串联电路的电流处处相等后,教师演示实验,进入“验证”环节。接着学生分组实验,进入探索验证的活动之中。通过观察、思考、动手操作,让学生充分验证了猜测结论的正确性。

    3.合作交流探究活动

    合作交流探究活动将社会心理学的合作原理纳入教学之中,强调人际交往对于认知发展的促进功能。基本做法是将全班学生依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乃至社会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异组成若干个异质学习小组,创设一种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帮助小组同伴实现目标的模式。将传统教学与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学习的自我控制,也促进了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促进了学生心理品质的发展和社会技能的进步。

    4.探究拓展、迁移应用

    探究知识的目的是为了运用。在实际教学中,注重设计与生活紧密相联的习题,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运用知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物理意识。如:在教学“电功率”后,教师让学生记录家庭所有用电器的功率和电能表的铭牌,并计算:(1)所有用电器同时工作时,电路中的总电流多大?(2)能否再多装一部1000W的空调?

    5.情感体验探究乐趣

    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教师应对学生多采用鼓励、商量、赞扬的办法,使学生对学习充满信心,及时、客观、公正地反馈信息,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体验成功,找到不足。用微笑面对学生,用幽默启发学生,用乐观的态度感染学生,使师生情感相通。教学中积极的情感体验,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更能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总之,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参与,动手、动脑、动口、相互交流合作的状态,使他们的思维、表达、自学、实践、合作等能力与各种技能都得到充分的发展,让学生的情感和意志也得到锻炼与培养。






上一篇:粮库数字测控及智能分析系统的设计
下一篇:浅谈转化后进生的几点做法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