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重视中华经典诗文的诵读教学
目前,全国各地中小学都陆续开展了 “学习实践传统文化经典《弟子规》教育,构建和谐校园”的活动。学习《弟子规》,不仅提高了师生的思想道德素养,也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在语文教学中必须重视中华经典诗文的教学,诵读中华经典诗文要与语文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中华经典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民族精神内涵,是中华传统美德和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结晶,是我国千年民族的文化瑰宝之一。它能引导我们的学生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陶冶健康的审美情趣,丰富精神世界,有益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和良好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那么,在教学中如何让诵读中华经典诗文同语文教学相结合呢?以下是我自己的一些粗浅看法:
一、用诵读中华经典诗文营造语文学习氛围,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为了上好语文课,我经常带领学生利用课前三分钟的时间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诵读经典美文,甚至把语文课留一部分时间对学生进行诵读训练,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积累知识,且书声琅琅,营造出了课堂上应有的文学气氛,也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语文课的教学质量。同时,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们在潜移默化、熏陶感染中激发出了学习语文的兴趣,让老师也更加有效地进行语文教学。例如,我利用晨读和晚读的时间指导学生朗诵《弟子规》;利用课前与课余时间加强指导朗诵,在诵读过程中让学生领会意境,引起他们学习欲望,让他们感受到了学习语文的乐趣。
二、用诵读中华经典诗文来补充课文内容,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语文教学要使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取民族文化智慧”。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运用现代化的教育理念,将中华经典诗文融入其中,设计生动的诵读课堂,切实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文化底蕴和语文能力。
“ 语文水平得法于课内, 得益于课外”。这不仅反映了学习的方法,还反映了学习内容的广泛性。我经常利用经典同课文在内容上的联系,适时将其引入教学环节,作为课文的补充,以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实施语文教学时就很好地补充了课文内容,从而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三、让学生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
叶老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重视并加强中华经典诗文与现代文的阅读朗读训练,是非常必要的。诵读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诵读中华经典诗文可为学生写作和言语表达引经据典提供丰富的更具文化内涵的内容。
诵读中华经典诗文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好文章如果诵读得多,其中灵巧的修辞、畅达的造句,铿锵的声韵,周密的谋篇,口诵心明,不知不觉中都会变成自己能力的一部分。久而久之,学生的作文中经常会引用一些经典诗句来给自己的文章增色,拓宽写作的思路。经典教育除了为学生写作提供大量引经据典的丰富内容之外,还可以学习到古人的逻辑思维和写作的基本知识,大大提高学生们的语文水平。
中学阶段是人一生中记忆力最好的时期,教师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甚至熟读成诵,让学生直接感受语言,积累语言材料,了解多种语言表达方式,就能学会运用语言文字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感情,从而发展语言。而且,孩子们每天读经典,耳濡目染文化的韵味,陶冶情操,丰富语汇,在作文中可以引经据典,增强文学底蕴。
四、通过诵读中华经典诗文来陶冶学生情操,端正学生品行
现在有些学生受不良文化影响太深,崇尚暴力,缺乏爱心,远离善良,违法犯罪现象时有发生。开展诵读中华经典诗文诗句就是要培养学生养成传统美德,具有良好的人格操守。人格的养成,奠基在童年、形成在青少年时期。让中学生接受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让他们心灵保持纯净,培养其良好的品德。让学生背诵最有价值的中华经典诗文,让他们耳濡目染圣贤的智慧思想,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自己的品质,让中华经典诗文诗句随伴其成长。长期的诵读熏陶,可提高他们阅读古文的能力。中华文化的智慧宝藏,将任其悠游探取,可以陶冶他们的性情,开阔他们的心胸,端正他们的品行。如学生诵读的经典作品《弟子规》中要求学生在与人相处上要做到互相尊重,做到“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在言行举止上要做到“凡出言,信为先。”“步从容,立端正。” 在穿戴上要:“ 衣贵洁, 不贵华”、“袜与履,俱紧切”等等。学生们在诵读中华经典诗文诗句时就会发现经典诗文与生活息息相关,便会自觉按圣贤的要求来约束自己。同学们不但做到了熟练背诵,而且还将《弟子规》的字字句句融进生活中,身体力行去实践。
五、通过诵读中华经典诗文,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腹有诗书气自华”。锦绣诗文藏于胸中,外在气质自然会与众不同。
我们要在中学阶段进行经典古诗文诵读活动,使青少年尽量获得经典古诗文的基本修养和传统文化的熏陶,让他们在享受“与经典为伴,与圣贤为友”的吟诵乐趣中,受到教育和启迪。提高学生的语文修养,积淀他们的文化功底,为青少年打好人生起步的根基。如经典教材《弟子规》、《三字经》、《唐诗三百首》等,这些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又是开启人类智慧的工具。中华古诗文经典,不但是汉语言文字的典范和精华,而且更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格。
古人云:为文之道在于厚积而薄发。作为语文老师,只有在日常教学中,重熏陶,重课堂,重活动,重积累,引导小学生背诵大量的诗文,实现“量”的积累,才能让其充分汲取其精华,得到诗文化的浸润,从而丰富自己的语言,增强语言感受力、领悟力和想象力,提高语文素养。
文学经典名著,陶冶了一代又一代人,它是人类文化的结晶,对青少年来说,阅读文学经典名著,接受古今中外文化的传承无疑是十分重要的。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只要能够适时、恰当地借用经典诗文,有机地同课文、写作和学生的生活相结合,让诵读中华经典诗文诗句来为语文教学服务,就可以使语文教学成为学生拓宽视野、积累文学素养、形成良好品质的有效工具。
上一篇:浅谈班主任工作中的情感教育
下一篇:让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对接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