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阅读教学的有效提升
语文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地位和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从某种意义上讲,语文教学的成败取决于阅读教学是否有效落实。因此,切实重视和加强阅读教学,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但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学生的阅读能力没有得到有效的培养、提高。因此,通过有效教学让阅读内容成为学生喜闻乐见、愿学爱学的东西,从而显著提升其语文素养,就是值得我们语文教师深入探讨的问题。
一、从兴趣入手,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首先要让学生明白:“勺水渐积成沧海,拳石频移作泰山”。要想轻轻松松不做任何努力就学好语文,那是不可能的。于漪老师曾说过:“教师如果有本领把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求知的欲望激发起来,教学就成功了一半,学生学会语文就有良好的起点,就不以为苦,从中获得乐趣。”兴趣是使学生学习语文进入艺术境界的导游。当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了兴趣,他自己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不会觉得学习是乏味的。因此,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在课堂上就要让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这样,我们的引导工作就成功了,因为,一切教育教学的影响,只有通过学生的自身活动才能有效。因而必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当一个人不仅在认识世界,而且在认识自我的时候,就能形成兴趣。没有这种自我肯定的体验,就不可能有对知识的真正兴趣。”学生阅读能力的养成, 不能光靠老师的讲授和灌输,更主要的是靠学生自己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来实现。比如说,在平时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可向学生提出每天读半小时的课外书, 并且把好词好句用笔记本摘录下来,也可以写写自己的心得体会。教师也可以每周利用一节课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交流。这样既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又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且又为他们写作提供了素材。
二、用感情朗读,获得真情实感
教材中有不少课文,语言亲切,感情真挚强烈。故朗读时必须做到两点:一要有“我”就是作者的思想,把自己也融入课文的人物中;二要运用表情、眼神、动作等非语言行为。如黄蓓佳的《心声》,这是一篇非常难得的反映校园生活的佳作。作者通过区公开课上李京京执意要朗读课文的故事,塑造了一个天真、纯朴,特别是铭记亲情和渴望表达亲情的学生形象。朗读时要求学生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想象所描绘的情景,读出李京京渴望朗读课文的心情;抓住他内心复杂的心理,读出他对课文内容情感深有把握的信心;读出他深埋心底的对爷爷的亲情和对妮儿的友情。又如在教读朱自清的《春》时,让学生从充满激情的朗读的节奏、情调以及作品语言韵味中获得阅读的兴趣、感悟的情怀,进而走进阅读,去领悟作品写景抒情的妙处并品味、揣摩作品优美的语言,赏析作者语言的风格,从而使学生真正走进与作品交流对话的境界,真正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
阅读教学显著的特点就是要指导学生的朗读。古人说:“文章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书读千遍,其义自见”。
三、重感悟的引导
引导学生感悟,培养学生良好的整体把握能力,注重情感,是体验式新课标的基本要求。重学生的阅读感受和体验就是要引导学生去感受体验文本中丰富的人文气氛,浓厚的感情色彩,并逐渐受其熏陶和感染,而不能以教师的讲析替代学生的感悟。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走进当代名家,走进名作,与名家对话、交流,甚至“参与”名家的生活,从而感悟作品,体会其中的文学精髓。这是阅读教学的重点,而这点却又常被忽视,形成“有言无文”的教学现象。
通过不断地学习,学生已积累了一定的知识。根据学生掌握的现有方法,再加上老师的指点,大部分学生可以做到对文章内容等的理解、把握。在这个基础上更主要引导学生感悟文本的精神内涵,要让学生把知识、技能内化、升华为语文素养。
例如学习郑振铎的《海燕》,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对课文的内容的把握,基本上可以了解文意。但问及文章的深层意思,很多学生可能还不理解。这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找出文中的具体内容、重要语句,让学生把这些语句和写作背景及作者的遭遇联系起来,这样学生就可以很快感悟出作者明知眼前的海燕绝不是故乡的小燕子,却一再问自己:“它们果然是我们故乡的小燕子么?”因为作者思念故乡,思念祖国,这种情思无以寄托,所以才会这样说,进而感悟到作者是借海燕来抚慰自己的心灵, 捎回自己对故乡、对祖国的牵挂。
四、向生活拓展
学习名家名作,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在对美文的学习中,对学生个人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浸润,还有许多人生哲理的浸润。现在有些老师常只就课文讲课文,这势必会导致学生思想、文化上的封闭和狭隘。对课文内容作适当的拓展,以点带面,就能赋予一篇课文以丰富的文化内涵,从而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例如读吴敬梓《范进中举》一文,在了解故事和人物的基础上,我们可以作一次超越文章内容的拓展思考。小说中的范进不一定真有其人,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像范进这样因喜极而发疯的也确实是有的。范进为了捞取功名苦读几十年,终于一举成名,却又喜极发疯。由此进一步拓展,让学生展开联想,联想到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尤其是封建科举制度的弊端。
在拓展中,还要让学生寻找美文与现实生活的契合点,用名人名家的思想观点比照当代现实, 感悟现代文学的无穷魅力。如在学习陈伯吹的《骆驼寻宝记》时,我们就可以用儿童的心态来解读儿童文学给学生带来无与伦比的愉悦感,同时又可以用国家的施政之道来比照我国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尤其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我们更应具有像文中骆驼那样的精神。
让学生展开互动, 学以致用积极拓展,使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将文章读“活”,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
上一篇:返璞归真“美读”语文
下一篇:激活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