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生厌学因素浅析
一、原因
1.家庭因素。像我们这些相对偏远的山区,经济发展条件有限,相当一部分家庭的经济比较紧张,为了养家糊口,很多家长不得不离开家乡,去经济发达的城市赚钱,谋生。家里就剩下老的或少的,很明显,造就了“留守儿童”这一群体。老人对少年的教育能力有限,而中学生的逆反心理又强,家里无人管教,造成许多学生学习没有规律,缺乏自主自觉学习的习惯,成绩往往很差。久而久之,厌学情绪就会产生。这些“留守学生”的表现给农村教育带来了不少问题。
2.学校因素。我们都知道农村教育跟不上城市教育,原因在于,农村办学条件较差、师资队伍不强、教学资源缺乏,这些差异在很大程度上给学生的学习造成了影响。而我们有些教师,由于缺乏素质,甚至把不好的情绪带到课堂,使之教育方法粗暴,严重地伤害了学生的心理健康,从而导致学生讨厌上该老师担任的那门功课。同时,学校又一味地追求升学率,只注重学生的成绩,而不够重视德育教育,让学生从心理上感到不平衡,从而失去学习的兴趣。
3.学生自身因素。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有成就,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更何况是一名中学生呢?一些学生由于基础不够扎实,成绩越来越差,每考一次试自尊心就受到打击,产生了自卑心理,对学习也失去了信心和动力。有时,有小部分同学平时上课不认真,考试就喜欢用作弊来取得高分,有不劳而获的心理,且导致爱慕虚荣,比吃比穿无心向学。 4.社会因素。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遍及农村的每一个角落,很多中学生都喜欢在网络中寻找属于自己的另一个世界,而沉迷上网、玩网络游戏等,不但课后玩,有时还逃课。有些同学还会受到一些社会青年的不良影响,而想早日踏出学校之门。
二、对策
1.加强网络的管理。由于计算机网络的普及,网络上的不良因素深刻影响了农村中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网络成瘾等现象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与成长。所以对于网络或网吧的管理一定要切实加强,而老师和家长都要从心理上来教育孩子,让孩子改变这种不良习惯。
2.父母要树立好榜样。作为家长,要关心子女的身心成长状况,给孩子创建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为子女提供良好的学习与成长环境,但不能溺爱子女,也不要对子女提出不合理的期望,父母要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及时疏导他们的心理问题,注意自己的教育方式。家长们必须明白,学习成绩和分数并不决定一个人的一生。在教育孩子的方式上,要尽量多与孩子进行思想和心灵上的交流,做到相互理解,相互沟通。
3.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学校是教育的基地,要有良好的校园环境,这样有利于教师把祖国的花朵培育成祖国的栋梁,作为教师,我们也要与学生多沟通,要像爱自己的孩子那样去热爱自己的学生,我们老师在知识传授方面也要下苦功,寻找适于学生的教学方法,做好教学教育工作。学校还可建立心理咨询服务机构及组织,积极开展心理咨询工作,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问题咨询等做切实有效的服务。
4.注意培养锻炼学生的人格品质。首先要自觉学习,确立正确科学的人生观与世界观,要正确认识自我;其次要培养克服困难的能力,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意识,凡事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做到关心他人,热爱集体,有和谐融洽的同学、师生、社会关系。
上一篇: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浅谈新课标下作文评语的情感艺术
下一篇:浅谈小学作文教学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