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爱心教育促转化
“差生”是指那些在正常生理状况下品德差或品学俱差的学生。长期以来,“差生”问题是学校教育的一个令人沮丧的普遍而严重的问题。“差生”人数虽少,能量不小,危害性大,是个值得重视的实际问题,也是一个严重的社会关系。这就留给班主任一项相当重要的工作,也是天职。那么,如何转化“差生”呢?
首先,低要求、小目标,激励转化成功。对于“差生”,不要一开始就要求他们达到较高标准,而应要求适度,目标适中,让他们“跳一跳可以摘到果子”。这样,“差生”才会产生争取进步的兴趣和勇气。只有把起点放在 “差生“努力一下就可达到的水平上,才能使他们产生努力的欲望,向着成功迈进并享受成功的快乐。这样达到一个目标,受到一次鼓励,心理上得到一次满足,再产生一个新的目标,一次次达标获胜,就会感到有进步、有提高,始终处于积极向上的状态,从而起到巨大的激励作用。
本学期我校初三分了快慢班。我担慢班班主任。班上有位学习无心、上课总爱说话令好些科任老师头痛的学生。我采用“冷水泡茶满满浓”的方法教育他。一天中午,我给了他一本故事情节较吸引人的小说让他上课时看。放学后,他拿着小说来到我房间。我说,你怎么这么快就看完了?他红着脸说: “刚才数学、英语老师都在表扬我很认真听课,没有说话了。当时,我真有点替自己脸红,其实他们哪里知道我是在看小说。班主任,我不看了,给回你吧!”见他认识了错误,我立即表扬他,并趁热打铁,鼓励他上课要专心听讲,学到真本领才能在这个知识爆炸、信息发达的时代有所作为。达到了我的预期目标后,我又给他定了个略高的目标。通过他的努力和我的鼓励、目标又实现了……我就是这样给他定下不同的目标并使他通过努力一一实现。结果,他各科成绩都有所提高,且为本班评文明班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其次是冷处理,以关爱促转化。“差生”的不良行为是由自身的错误观念和外部的各种诱因所引起的。学生犯了错误又拒不接受批评教育,好些老师往往会大动肝火,逼其就范,这样做不但不能解决问题,而且还会将矛盾进一步激化,使其破罐破摔。遇到这种情况,就应该采取“冷处理”的方法,要求班主任在教育过程中要有耐心,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要给予更多的关爱。如果板着脸,只是一味指责,学生感受不到老师的爱,就会产生逆反心理,从而更不愿意接近你,信任你。只有这样,才能使差生知理、明理、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前届毕业生中有位个子高大的男生,当着同学的面摔坏了两三套桌凳。当时值日老师火气十足,严厉批评了他,并责令他赔偿。这个同学自恃个子高大,拒不接受处理,还跟老师顶撞。当我得知后,我并没有急于处理这件事。恰好这天下午是班会课,我按预定备课的内容上课,在班会课上半点也没提及这位同学破坏桌凳的事。下课后,我把他叫到房间,让他坐下,然后又倒上一杯热茶。师生的距离也拉近了。这时,我依旧不提毁坏桌凳的事,只是和他促膝谈心,嘘寒问暖,谈家庭的事,谈他个人的生活。说着、说着,他突然抽泣起来:“班主任,我就是服了你。我错了,再也不敢破坏公物了,我愿意接受学校的处罚!”之后,我进一步了解得知,这位同学以前也有这个毛病。这天他是见自己的凳子也损坏了,于是才有开头一幕。此后,班里的公物确实没有损坏过。如果有自然缺损的,是他第一个带头修理。
我从事班主任工作已经二十多年了,自觉对学生付出的心血是不会白费的。逢年过节或是假期,发条信息过来,打个电话过来,或是登门拜访的绝大多数都是那些以前的所谓“差生”。他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感谢老师的教导和关爱,我们才有今天。”
由此看来,转化“差生”是一项艰巨、细致而复杂的工作。只要班主任树立信心,讲究方法,精于教育,富有爱心,转化“差生”的目标就一定能实现。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