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资讯 > 教育 > 阅读新闻

语文合作互动浅析——信息化条件下中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

     一、背景

      美国学者朱克曼做过一项研究,他发现自1901 年诺贝尔奖颁发以来的75 年中,286 位获奖者中2/3 的科学家是与人合作获奖的。他又以25 年为一段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与人合作获奖的比例呈明显递增趋势:第一个25 年为41%,第二个25 年为65%,第三个25 年竟达到79%。这些数据表明,科技越发展,社会越进步,就越需要具备与人合作共处的良好品质。

      21 世纪90 年代以来,多媒体技术及网络技术在校园内日益普及,以其崭新的特点影响和改变着师生的工作和学习方式。教师不再是仅凭一支粉笔,一本教参,一个黑板在三尺讲台上完成教学任务。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也不只局限于课本。信息时代的到来冲击着传统的课堂教学,使其发生着巨大的变革。

      二、问题的提出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信息社会的到来,未来社会越来越注重个人能否与他人协作共事,能否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见解,能否概括与吸收他人的意见等。因此,培养学生团结、协调的群体合作精神显得尤为重要。

      信息化条件下的今天,学生的合作能力该怎样培养?这是我们一线教师面临的又一新问题。

      三、理论依据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面对21 世纪人才提出要求:“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实践”。

      动机激发理论认为:激发动机的最有效手段是在课堂教学中建立一种“利益共同体”。小组合作学习法就是创设了这样一种情境。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

      四、实验过程

      1、培养合作意识与合作技能

      在很多的评优课中,我们经常看到课堂上的小组讨论、组间竞赛等形式。但由于学生的合作意识较差,合作能力不强,往往导致合作活动的形式化。因此,要顺畅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焕发活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教学活动中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在个人无法解决问题的情况下进行合作学习。而合作技能的培养,主要是教师根据需要,指导学生如何分工,并设好岗位职责,从而责任分明,提高合作的参与度和效率。在小组讨论、交流时,要求学生尊重对方,善于倾听对方的意见。意见不一时要等对方说完再提出自己的见解。这些技能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长期的培养,仅仅靠课堂的训练是远远不够的,应重视课后的延伸。

      2、课内合作互动

      在教学中我常采用课堂讨论、辩论赛、角色扮演等形式,创设宽松、活跃的情境,优化课堂教学。学生要完成某一任务,有时需要他人的帮助,这时就会产生合作的需求,并努力通过与他人的协作来完成任务。在教《皇帝的新装》时,我就采用了课本剧表演的形式。学生在演练中相互协作,认真品读课文,揣摩人物性格,并为做得不好的同学指正,共同演好课本剧。在表演中,学生的合作意识得到增强,合作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再者就是充分利用信息化学习资源。如《奇妙的克隆》,克隆是一门新兴的生物学技术,学生在这方面的知识比较匮乏,同时对此又较感兴趣。于是我抓住“克隆人的利与弊”这一问题,要求学生小组合作,充分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资源,查找资料,开展辩论赛。

      3、课外合作互动

      (1) 社会调查

      《漫游语言世界》综合性学习活动,主要是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进行调查,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走上街头,走近荧屏,走进图书馆,走进网络,搜集社会生活中新鲜、大众化的语言及不规范用语现象,然后把搜集的资料按公益广告、流行语、错别字等进行归类装帧。同学们还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合作为集锦题字、插图、设计封面等。最后组织交流评分,分享成果。

      (2) 办手抄报、设计公益广告等

      在《黄河,母亲河》活动中,学生自主选择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可以是故事会、诗文集锦、手抄报、公益广告等。同学们都各显神通,小组协作或个人完成任务。如主题为“母亲在哭泣”的手抄报,呼吁人们要爱护母亲河,拯救母亲河。图文并茂的公益广告《无家可归》一改以往的公益广告正面教育的形式,以“笼外鸟”向 “笼中鸟”哀求——“你们能收留我吗?”的反常现象来透视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发人深思。学生在自主实践中潜力得到充分发挥,合作能力得到锻炼和加强,其他学生在分享同学的成功学习体验的同时也受到了启发教育。

      (3) 生存技能训练

      如《漫画探险》这一活动,我们选择的是模拟“生存大挑战招聘现场会”。学生分组策划,选好招聘成员和应聘者。“招聘小组” 设计好情境,并根据不同的情境设计不同的问题。在招聘现场会中,应聘者自主选择挑战地点。招聘小组向应聘者提出各种问题。应聘者答辩。最后全班一起评出“最佳挑战者”。

      在这里,教师只是引导者,适时给予指导。此外,学生要完成这一任务,势必要去查找有关的资料。同学间相互协作完成情境、问题的设计及讨论如何解决问题。这就有利于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合作的能力,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同时学生在活动中又学会了一定的生存技能。

      五、效果总结

      综合前面所述,可见合作学习的模式主要是教师先创设情境激趣,提出问题,然后学生组内合作解决,最后组间交流分享成果,教师调控。这只是一般的模式,教师可视教学内容及学生情况灵活处理。这一学习方式营造了一个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了主动参与的机会。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彼此的认知、经验、能力等各方面都得到互补,同时能增强个体对小组解决问题的责任感,形成尊重、倾听、平等、民主等态度,建立友爱、融洽的人际关系。






上一篇:激励、爱心教育促转化
下一篇:浅谈如何做一个有特色的班主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