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课教学如何加强人文精神教育渗透
【关键词】高中政治课教学 人文精神教育渗透 以学生为本
2010 年是广东高考实施文科综合科考试改革的第一年。根据2010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科考试大纲的说明(广东卷) ,其中强调试题以能力立意,将知识、能力、素质的考查融为一体,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课程目标的实现,注重考查考生政治、历史、地理学科的学习能力及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在研究了2010 年广东高考文科综合科试题(政治部分)后我们发现,随着高考命题指导思想由“知识”立意转为 “能力”立意,对学生能力考查的要求越来越高,制约学生成绩的因素是知识和能力,而制约能力的根源是学生的人文精神素养。作为人文科学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如何发挥本学科的优势对学生加强人文精神教育的渗透,值得深思和探索。
一、从2010 年广东高考文科综合科试题(政治部分)看加强人文精神教育渗透的必要性
纵观2010 年广东文科综合科政治试卷的14 个试题,都是“能力立意”思想的体现。我们可以发现,试卷重视运用“新材料、新情境”,引导考生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考生在学习阶段具备良好的政治学科素养,重视培养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等综合素质。试卷设计从试题立意、试题素材、情境过程、问题与方法、设问限制等多角度来承载能力立意,把对知识、能力、科学素养的考查融为一体,较好地实现了考查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个课程目标。本试卷所用的素材和情境大都是广东考生倍感亲切和感兴趣的话题,借此引导考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如32 题广东省重点打造“岭南文化、活力商都、黄金海岸、美食天堂”四大品牌;36 题广东省政府编制促进粤东、粤西、粤北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广东省近年区域经济水平的变化状况、广东省政府实施“双转移”的措施等等。通过这些广东地方特色的材料,引导广东考生理解国家经济政策、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让考生认识到广东在积极实施科学发展观的努力中,还面临许多困难,也需要广大考生积极参与。37 题引导考生正确对待网络文化和外来文化,珍惜中华语言文字。可见试题充溢着浓厚的人文精神。因此学生想取得良好的成绩,一定要有较高的人文素养。
二、加强人文精神教育渗透的具体措施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以学生为本
高中政治课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教育,一个关键的问题是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从教师角度来说,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立足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特别要注重人文教育,教学生做人。从学生角度而言,要正确认识自我、超越自我,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教师要善于创造整体参与的氛围,让学生以积极、主动的姿态,以合作共事的方式,感知教材内容,从而形成理性的认识。这样,学生的主体意识才能被唤醒,新的思想在交流中产生,学生的创新火苗在碰撞中被点燃。在积极兴奋的、宽松的学习氛围中,基础知识领会了,思维也得到了锻炼。知识上的新发现、思维上的新突破、情操上的新熏陶,这些要素在学生头脑中积累深厚了,便形成独特的见解、独创性的思路。在教学中加强渗透人文精神其实就是在本质上强调人的情感,人的体验。因此,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更有利于学生树立信心,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培养情感。
(二)善于挖掘教材,有效地进行人文精神教育
教师要积极挖掘教材,寻找人文精神的切入点,及时把知识纳入到深刻的人文背景中去,做到知识和人文精神的融合,并紧扣教材,善于抓住人文精神的升华点。高中政治课每一模块、每一单元、每一课的教学内容都包括丰富的人文精神内涵。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时抓住切入点、关节点,并及时点化和升华,以达到人文精神教育的目的,做到“知识、能力、觉悟”三者的统一。例如,《经济生活》这一模块,我们要从人文精神教育角度看,重点放在培养学生正确的消费观,树立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观念。特别是可结合近年来相继发生“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等恶性食品安全事件让学生认识到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严重的地步。通过这些蕴涵着深刻人文精神教育内容的社会实例,结合教材论证、分析,就使整个教学过程超出了纯粹对知识的把握,上升到人文精神的层面,形成一种道德追求。《政治生活》这一模块,重点应该放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方面。指导学生在掌握基本政治原理的前提下,加强对学生的民主意识、法制观念、权利意识、主体意识、社会公正等现代人文理念的培养,增强学生的政治责任感。《文化生活》这一模块,利用相关文化资源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强调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真实的情感体验,形成民主、自由、平等的意识,讲求诚信,学会合作,珍爱生命等方面的人文素质。重点应该放在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方面。《生活与哲学》这一模块,应教导学生在探索真理,追求科学精神的同时,注重对社会人文知识的学习,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健全人格,加强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一体“三观”的深刻理解。因此,这一模块更加着力于人文精神的培养,以“三观”的统一为核心,以发展个性和培养创造力,塑造独立个体为出发点与归宿。总之,通过细致地研究教材,我们不难寻找到教材中人文精神教育的交叉点。
(三)在教学评价时多激励,注重人文关怀课堂教学是情感、经验的交流、合作和碰撞的过程。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个性化、灵活化、多样化的评价语言,是激发学生个体潜能发挥的重要因素。在教学评价时语言应该充满激励,充满人文关怀。教师要及时把握和利用课堂动态生成因素,对学生发表的不同意见,或者延迟评价,或者恰如其分地进行分析评判,或者顺势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错误、改正错误……给学生创造出一个认识自我、建立自信的良好空间,激发其内在发展的动力,看到自己努力的方向,更好地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浓厚兴趣。
此外,根据政治学科的时政性特点,在高中政治教学课中还要精心筛选体现当代人文精神的时事资料进行深刻分析,有倾向地进行人文精神的教育。还可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座谈会、系列讲座,包括设计一些有人文精神倾向的题目来对学生进行测试训练,达到人文精神教育的目的。
总之,高中政治教学课中,教师要通过不同渠道、不同场合、不同层面,尽量找到一条能提高学生人文精神素养的有效途径,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高考政治成绩,实现素质和成绩的双赢。
参考文献:
①林耘:《以人为本人本主义民本论辨析》,《思想政治课教学》2005 年第2 期第 33 页。
②汪治:《思想政治课也应提倡人文精神》,《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3 年第5 期第 19 页。
③吴国盛:《科学与人文》,《中国社会科学》2001 年第四期。
④陈少锋:《伦理学的意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上一篇:语文教学的几点浅见
下一篇:网络时代下农村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