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城区委书记黎意勇畅谈“教育强区”工作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智”造幸福源城
市委书记陈建华、市长彭建文在黎意勇、陈荣卓等区领导的陪同下视察源城区“创强”工作。
【核心提示】
2010 年8 月17 日,市委五届八次全会吹响我市创建教育强市集结号后的第一天,市委书记陈建华在调研中指出,“基础较好的源城区,要围绕2013 年创建省教育强区的目标,全力推进,并力争2012 年率先创建成功。”当年9 月6 日,身负众望的源城区以一纸红头文件表决心:源城拟在2012 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成功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区”。
今年3 月,该区源西街道办拿下我市第一批“广东省教育强镇”的牌子,赢得首功。 9 月份,新江街道、东埔街道和高埔岗街道又准备申报评估验收。源城创建教育强区工作高歌猛进。源城区委书记黎意勇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发展教育事业,事关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事关广大群众的民生福祉,事关河源“首善之区”的加快建设,事关源城的可持续发展;创建教育强区,就是 “智”造幸福源城。
主政者说
“抓教育,就是抓源城的未来,就是抓全区人民的福祉”
记者:作为源城区的“一把手”,您对“教育强区”是如何理解的?
黎意勇:创建教育强区,是对地方教育事业的大检验;也是政府和全社会重视教育、发展教育的一个手段,一个过程。
抓教育,就是抓源城的未来,就是抓全区人民的福祉。长期以来,我们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不动摇,把教育摆在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来抓,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教育发展不均衡等问题。所以,我们提出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区”,希望通过“创强”这个过程,举全区之力、集全民之智,对照广东省创建教育强区考核标准,扭转我区教育发展不均衡的局面,促全区的教育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为建设河源“首善之区”发挥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
我们深知,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努力过程。取得 “创强”这一阶段性胜利后,我们还将在这个基础上再接再厉,努力使全区教育事业不断前进,普惠于民,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智’造幸福源城。
“再穷也不能穷教育,再苦也不能苦孩子”
记者:源城有7 个镇(街),在“创强”中,怎样来科学谋划布局?
黎意勇:在充分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区委、区政府决定按照“先易后难、逐步实施”的原则,推进教育强镇(街)创建工作。第一批先完成源西街道“创强“任务。去年12 月,源西街道已成功摘得“省教育强镇(街)”的牌子。第二批完成新江、东埔和高埔岗3 个街道,计划今年申报评估验收。第三批完成上城街道、源南镇及埔前镇3 个镇(街),计划今年内启动,2012年申报评估验收。
记者:教育投入是政府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根本保障。在创强过程中源城区如何确保教育投入?
黎意勇:我们一直坚持“再穷也不能穷教育,再苦也不能苦孩子”的施政理念。在财力不足的情况下,我区仍按照适度超前的要求,将教育投入列为“第一预算”,让财政资金优先保证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发展需求,建立了“政府为主,镇(街)积极分担”的创强投入机制。此外,我们还多渠道筹集教育资金,例如号召乡贤和热心教育的人士支持“创强”工作。
“最大的亮点是用超前眼光科学规划和推动教育发展”
记者:源城区创建教育强区最大的亮点是什么?
黎意勇:我区“创强”最大的亮点是用超前眼光科学规划和推动教育发展。
尽管我们从未放松过对“科教兴区”战略的重视和投入,但作为我市唯一一个市辖区,高速发展的经济、急剧增加的城市人口和日益提升的对教育资源的需求还是与基础教育的现状产生很大落差。为了填补这种落差,缓解义务教育学位不足的问题,去年,我区开办了金沟湾小学和源南学校,全面完成了东埔中学、文昌中学、南陂小学、双头小学等学校的扩建工程。今年,我区又加快推进雅居乐小学和新江三路小学的建设,并要确保在9 月1 日如期开学。
考虑到未来城区的人口还将快速增长,今后五年我区规划新建7 所学校,扩建3 所学校,调整或撤并10所学校。
构建大联动机制 打造大教育格局
源西街道成我市乡镇“创强”典范
金沟湾小学的落成开学,解决了该片区“读书难”问题。
今年3 月24 日,是源城区源西街道教育事业发展里程中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当日,省政府教育督导室在其官网上公布了广东省教育强镇(街道)的名单,源西街道赫然在列,正式成为我市首批、源城区首个“广东省教育强镇(街)”。
源西街道“创强”的一炮打响,不仅掀起了整个源城区乃至全市的“创强”热潮,其好的做法及经验还为全市其他乡镇“创强”提供了借鉴。8 月20 日,龙川县鹤市镇一个30 多人的考察团就曾到源西街道“取经”。
“源西要发展,教育要先行”,是源西街道党政班子牢固树立的发展理念。正是这种具有战略性意义的理念引领着源西“创强”走向成功。
“创强”是一项复杂浩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形成强大合力。为构建起上上下下“大联动”的机制,源西街道成立了由街道党工委书记亲自挂帅的“创强”工作领导小组;同时,号召各界人士广泛参与,并充分调动各行政村(居委会)“创强”的积极性。据悉,近年来,仅源西街道的4 个行政村和1 个社区投入教育的资金就有330多万元。
虽没有镇级财政建制,但源西街道还是想方设法筹措教育资金,大手笔发展教育。近三年来,其教育财政拨款高达6475 万元,仅2010 年就投入2711万元。
源西街道适龄儿童“读书难”的矛盾比较突出。源西街道的党政领导深知,能否化解这一矛盾,关系到“创强”成功与否。为此,该街道高标准新建了金沟湾小学,扩建了宝源学校、江源小学、新塘小学和黄子洞小学,直接增加了2450个学位。
除紧抓义务教育外,源西街道还深化教育认识,以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区为宗旨,将外来工纳入成人学校培训计划中,每年为他们安排2 次以上项目培训,提高了外来工的素质。多管齐下,一个“普通教育与学前教育为主体,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相结合,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相并存”的大教育格局在源西街道初步形成。
创强大事记
●2010 年9 月6 日,源城区委、区政府出台《中共源城区委、源城区人民政府关于创建 “广东省教育强区”的决定》,提出利用三年创建成广东省教育强区。次日,还印发了《源城区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区”工作实施方案》。
●2010年11月,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对全市各县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工作进行验收,源城区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91.39%,居各县区首位,提前一年实现“普高”目标。
●2010年12月底,源城区源西街道顺利通过省教育督导评估验收专家组验收,成为我市首批、、源城区首个“广东省教育强镇(街)”
●2011年2月15日,源城区委、区政府召开“创强”专题工作会议,周密部署“创强”工作。
●2011 年3 月-4 月中旬,源城区新江街道、东埔街道、高埔岗街道全面启动“创强”工作。
●2011 年3 月31 至4 月1 日,源城区区长陈荣卓到新江街道、东埔街道、高埔岗街道现场办公,解决“创强”中存在的问题。
●2011 年7 月7 日,副市长叶维园和市教育局局长苏晖在源城区有关领导的陪同下,深入雅居乐小学(在建)、丰源学校、卫星小学、高埔岗学校、新江三路小学(在建)等有 “创强”任务的学校调研,检查指导学校工作。 2011 年9 月1 日,雅居乐小学和新江三路学校正式开学。
上一篇:源城力争明年建成“广东省教育强区”
下一篇:教师节表彰先进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