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意——文章的灵魂
“千古文章意为高”,立意,是确立文章的灵魂,是文章成败的关键。没有中心立意的文章是肤浅杂沓而没有灵性的。词句如衣饰,立意乃精魄。
一是“意在笔先”。即使先想到的是许多感性的事例材料,也要上升到理性的意旨上,才能正确地决定取舍和选取角度。具体地说,写文章时要记得问自己:“你的文章有中心句吗?”文章所立之意,即中心句,应明确地在草稿纸上写出来,甚至用下加横线标出全文中心句,以避免无立意而行文;全文中要有中心句,甚至各段中有主句,这样有利于阅卷者阅读,有利于写作者写作;没有立好意而作文,后果不堪设想!
二是立意要有“回答话题”的意识。这是指立意要对准话题,如:“体贴”话题的立意——人生处处有体贴;细微的体贴见威力;我融化在体贴的温馨里。又如“花一定要香吗”话题的立意——花不香也可以美;化作春泥的花更美丽……
三是立意要追求“活”“深”“新”,要多方探寻,扬长避短,择优选取。审题和立意密切关联。审题——戴起你轻松的“镣铐”,立意 ——跳成我潇洒的“舞蹈”!“镣铐”下,不能步履蹒跚,“镣铐”下,须寻求舞姿的潇洒自如。善于立意,是写高质量作文的关键。所谓“高视阔步”,就是指作文要“大气”,有高视阔步之态,写出气概不凡的文采。有高远的立意,就从思想上有了把握全局与选择目标的能力,就能形成独立之见,就有了超越平庸、钻坚仰高的气概和胆略。一些同学立意不高远的主要原因,是囿于自我的狭小天地,他们只停留在记录自己的见闻感受、喜怒哀乐、荣辱得失上,因而文章流于平淡,流于“小气”。那么文章怎样才能写得立意深远而有才识呢?
1.力避平淡放眼高远。深刻高远,总是从宏阔而高远的心灵视野出发,立意总是追求更高的精神、价值、情感。必须把现实生活融入到作文中,不就事论事,尽量用大的眼光去看,要用世界的、长远的、人生的目光去审视生活、生命和人生。在超越中,由低级到高级,由浅到深的大致顺序是:自我→ 家庭→集体、阶级→民族、国家→人类宇宙。如“习惯”,多数考生就习惯写习惯,或生活习惯,或学习习惯,或性格习惯等,自甘平庸,流于一般。若能从宗教谈到哲学,从理性高度对习惯加以思考,从科学谈到政治,从历史发展的层面对习惯进行反思,从我国改革开放的现实,对习惯发出挑战,这就不再是生活中一人一事的习惯了。这种习惯自然超越了一般,显示了非凡的才识。
2.古今中外纵横驰骋。针对一个问题,多角度分析,多方向探寻,由一点向四周辐射的开放性思考,便是发散思维。发散思考的实质是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展开多角度思维。“纵”就是纵向思考,按时间顺序,古往今来地联想。它由过去、现在、未来三部分组成。“横”就是横向思考,按空间顺序四面八方地联想。由“水”想到长江、黄河、黑龙江。
纵向立意法,即着重从时间发展的角度来确立文章的中心。
横向立意法,即着重从空间联系着眼来确立文章的中心。
辩证立意法,即换一种眼光,变换一个角度看原材料。识是因人而异的,有人认为苦的事,却也有人乐此不疲;有人认为乐的事,有人却认为苦不堪言。吃不着苦的苦,比吃得着苦的苦还苦,是心灵之苦。再如“感情的亲疏与对事物的认知”会因人、因事、因时空等因素不同而存各种错综的关系,不能一概而论。对待地震灾难,亮出“国殇是一场悲剧,然而,国殇更是一次空前的团聚”的观点 ……这样认识,立意会更高一筹。
上一篇:放假前夕
下一篇:我的班主任——黄老师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