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资讯 > 教育 > 阅读新闻

“平淡”素材如何出新

      学生的世界与生活领域,就决定了不可能有很多惊天动地的事情发生,也就是说,学生的“视界”里,“平淡”素材最多,那如何将不起眼的细小素材表现出深刻的大主题,让作文能够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从而平中见奇,以小见大呢?这样的方法很多,现举几例。

      一、巧用修辞手法

      巧用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方法,能使人、物、景栩栩如生。如写《秋天的校园》中的“菊花”:“秋风瑟瑟,一盆盆秋菊的小脑袋在不停地、快活地摇晃着,还不时悄悄地把头伸进我们的教室里,好奇地欣赏着这几十双求知的小眼睛,吮吸着知识的甘露。”这段话巧用拟人的手法写秋菊,惟妙惟肖地把人与景融为一体,多么形象有趣啊!

      二、巧用俗语

      在写文章中巧用俗语(歇后语、谚语、格言等)能引人入胜。如《我第一次登台跳舞》一文,小作者用“我心里害怕得像十五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这一歇后语,表达心情紧张,比直接写“我第一次登台跳舞真害怕”生动得多。

      三、巧用风趣幽默的语言

      说相声为什么能逗得观众哈哈大笑呢?主要原因是说话风趣幽默。写文章也同样。如一位同学写《我当上了家庭的“打工仔”》一文,他写道:“我的家庭也进行了改革,打破了‘三铁’:打破妈妈包揽家务的 ‘铁饭碗’,打破我每月伸手要零花钱的‘铁工资’,打破我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铁交椅’。我当上了家庭的‘打工仔’……”这里巧妙地套用社会语言:“铁饭碗”“铁交椅” “打工仔”,用到一个小学生身上,既显得语言幽默风趣,又使文章生动活泼。

      四、巧用动作描写

      人、景、物的动态描写至关重要,尤其是人物的动作描写,俗语说:“看人要看行动。”

      如一位同学描绘“舞草龙”:“小龙手举着龙灯球,忽上忽下,忽左忽右,引逗草龙。草龙被激‘怒’了,龙须颤动了,龙嘴大张着,直扑龙灯球。龙身忽左忽右地扭动、翻腾,龙尾随之左右摇摆……”这段巧用了“举” “忽上”“忽下”“忽左”“忽右”“引逗”“直扑” “扭动”“翻腾”等动词,把舞草龙的动作描写得生动逼真,让读者好似身临其境一般。根据上述方法,再加上声音、颜色、形状、味道的描写,平淡的材料就会变得生动逼真。






上一篇:我收获了快乐
下一篇:我的老师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