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社会热点 > 阅读新闻

“低碳体验日” 凸显我市公共设施“软肋”

市行政服务中心停车场内的车辆寥寥无几。本报记者张涛摄 

     办公室空调关了、空闲的停车位多了、办公大楼的公共照明灯熄了、部分电梯也停开了…… 昨日,我市开展以“节能低碳新生活,公共机构做表率”为主题的低碳日活动,积极倡导“节能我行动低碳新生活”。记者走访了市区多个政府机关单位,很多机关工作人员建议,节约能源靠体验远远不够,那只会让人觉得是一种形式。节能不应是一时的形式,而应成为一种生活习惯。

      再苦再累也要体验一下

      昨日早上,记者在市府大院门口看到,往日车流涌动的情景不见了,不少市领导和工作人员选择步行上班。与市府大院一样,记者早上8 时10 分在市行政服务中心看到,40 个停车位的停车场,有超过一半的车位空着。值班保安告诉记者,昨日不少公务员上班都比往常早, 8 点刚过, 就陆续有公务员步行来上班,当中很多人以前是驾车来上班的。

      “再苦再累也要体验一下。” 昨天上午9 时,市节能监察中心工作人员郑宇聪如是说。记者在市经信局看到,虽然天气较热,但各办公室的空调全部停开,大家开着窗户, 靠自然风吹拂办公。郑宇聪在4 楼办公,尽管传阅文件要不断上下楼,累得满头大汗,但他却感慨地说:“虽然这样的天气不开空调让人感觉比较热,但是门窗开着,办公室里的空气、光线都会好很多,以后只要气温不是特别高,我们会尽量不开空调,这样既能节约能源,又有益身体健康。”

      凸现公共设施的“软肋”

      在采访中,记者注意到,由于没有开空调,办公室里显得有些闷热,但对于一些必须的避暑工具,如电风扇、折扇之类,一些单位显然准备不足。记者在一些单位看到,都没有准备一些电风扇、折扇之类的避暑工具,一些工作人员无奈之下,只好用书本当起了扇子。

      不但如此,作为欠发达的山区市,当前我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不够完善,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市低碳体验日活动的深入开展。市经信局一黄姓工作人员坦承说,由于家住得比较远,平时一般是开车上班, 而昨日上班,时间显得很紧张,中间转了两次公交车,前前后后花了30 多分钟。上班还好说,到市政府办事就有些麻烦。上午他去市政府送个材料,等公交车时间就超过坐公交车的时间。

      河源目前乘坐公交车的多数是学生上学或老人出行,考虑到时间、便捷等因素,机关工作人员一般不选择公交作为自己的代步工具。一些机关工作人员为此建议说,开展低碳体验,完善包括公共交通在内的居民出行基础设施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

      让节约成为一种习惯

      在日常生活工作中,由于节约意识不强,一些单位和个人存在大手大脚,铺张浪费的现象,电脑24 小时开机、办公室“长明灯”、公车私用、浪费水等。市节能监察中心有关人士介绍,目前低碳体验主要靠个人自觉,并没有硬性规定必须遵守。市民建议说,节能不仅要靠自觉,还要建立有力的监督机制,比如政府将节能落实到各单位,各单位或企业则应该将节能指标落实到科室、个人,并对浪费能源的人做出相应处理,建立一定的监督约束机制。此外,政府还应该进一步完善公共交通服务,方便市民出行。

      在采访中,多数市民表示,能源紧缺给工作、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但仅通过一天的体验去解决这一问题根本不现实,应当积极行动起来,让“节约能源”的理念深入人心。低碳体验更重要的是平时要养成节约的好习惯。市行政服务中心主任科员陈国财讲,开展低碳新生活,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

      本报记者 张涛

更多信息详见河源民生论坛:http://bbs.hynews.org/thread-227101-1-1.html






上一篇:综合楼配套设施未建 有市民担心空地闲置
下一篇:高温天气“烤热”空调市场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