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社会热点 > 阅读新闻

河源荔枝第一镇荔枝产量“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

荔枝园处于一种自生自灭的状态。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6 月,是荔枝成熟上市的季节,市区大街小巷的水果摊上随处可见诱人的荔枝。被称为“河源荔枝第一镇”的古竹镇,如今荔枝产量却是“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日前,记者走访了荔枝主产村,看到大部分村的荔枝几乎绝收,果树都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

荔树开花不结果

      6 月24 日,记者在古竹镇荔枝较为集中的水东村看到,成片的荔枝林郁郁葱葱。只有极少数的荔枝树上挂有果子,荔枝成熟时红色海洋的壮丽景观荡然无存。水东村村支书郭金水告诉记者,村里有 5000 多亩的荔枝树,收成在1 万斤果,基本上处于绝收状态。

      “今年我家的近千棵荔枝树没挂一个果,想吃荔枝都要到集市上去买。”荔农陈船胜沮丧地说。据了解,陈船胜在水东村经营一个面积近40亩的果场,主要种植荔枝和龙眼。近10年来荔枝“很不争气”,挂果的果树寥寥无几。陈船胜告诉记者,今年荔枝树上开满了花,村民以为是个丰收年,但没想到的是,荔枝树挂果时却很少结出果来。

      记者随后在古竹镇上的集市上转了一圈,发现水果摊上本地荔枝少之又少。据古竹镇农业办主任罗汉阳介绍,今年古竹的荔枝全面失收,市场上的荔枝绝大部分都是来自高州、东莞、增城等地。

果农无心事荔树 

     罗汉阳说,目前古竹镇水东村的荔枝品种主要以禾枝为主,占到 8 成以上。而该品种核大味偏酸,与人们爱吃的桂味、糯米糍相比,品质上就差了一大截,价格自然上不去,荔农一年辛勤劳动下来,连投入的本钱都收不回来,积极性受到严重的打击,自然就无心管理了。同样,种植桂味、糯米糍优质荔枝品种的荔农也是受价格影响,种植热情逐年降低,荔枝园目前几乎处于一种自生自灭的状态。

      荔枝销售不畅也是影响荔农积极性的原因之一。槎岭村村支书叶树天告诉记者,该村曾经组织荔农到湖南、江西等地销售荔枝,但运输中保鲜技术的缺乏,导致荔农连本钱都没能收回。此后,荔农更加无心管理,荔枝园处于一种自生自灭的状态。

产业之路是出路

      对于古竹荔枝产业走下坡路的态势,古竹镇农业办主任罗汉阳认为,主要是种植与市场脱节造成的。他分析说,目前古竹荔枝生产仍处于农户分散种植的阶段,每家种植10多亩荔枝,无法全面了解市场情况,因此难以规避市场风险。

      荔枝种植户基本上也赞成罗汉阳的说法,并希望有一个专门机构或企业帮助他们销售荔枝。该镇槎岭村农户黎旺丁说,他种植的桂味和糯米糍受地理环境影响,比东莞荔枝要迟熟10 天左右,刚好在当地荔枝接近尾声时才上市。但由于缺乏组织,荔枝到东莞销售总是被恶性压价等。

      罗汉阳认为,古竹种植荔枝具备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种植的荔枝有“早、晚、好”的优势,品种也好,有桂味、白糖罂、糯米糍等优质品种。如果能成立荔枝生产行业协会,为果农销售提供并承担某些职能,同时发展荔枝加工行业,古竹的荔枝产业将有一个新的发展。

      本报记者 朱许龙






上一篇:三轮车夫目睹盗窃团伙偷车 怕被报复选择“视而不见”
下一篇:高考志愿明起开始填报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