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社会热点 > 阅读新闻

市区离婚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日前,国家民政部门发布的一组离婚数据让人触目惊心:1980 年全国离婚人数为34.1 万对,1990 年为80 万对,2000 年为121 万对, 2003 年为133.1 万对,2005 年为 161.3 万对。而今年一季度,我国共有46.5 万对夫妻办理了离婚登记,中国离婚率已经连续7 年递增。

      在河源市区,离婚也在跟着 “大步伐”走。据源城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统计,2008 年市区登记离婚的共有480 对,2009 年为649 对,到2010 年则增至796 对。而到 6 月23 日为止,今年登记离婚的已达357对。

      70后为离婚主力

      早已步入中年的袁某与杨某离婚了。他俩原本是一对夫妻,住在源城区埔前镇,1999 年上半年两人登记结婚,但共同生活了10 个春秋后,老公袁某却认为妻子对家庭不够重视,夫妻感情已日益疏远,遂向法院提出起诉要求离婚。源城区人民法院经调查后,做出判决不准离婚。2010 年6 月袁某再次提出起诉,坚决要求离婚,法院再次调查后确认这对夫妻虽然是自愿结婚,但婚后感情不和,导致感情破裂,所以判决准许两人离婚。

      源城区人民法院民一庭庭长赖伟东告诉记者,在这些离婚的人群中,“70 后”依然是绝对的主力,越来越沉重的工作压力以及各种各样的诱惑使他们的生活、家庭以及婚姻质量备受考验。

      据介绍,“70 后”人到中年,不少人工作压力大、生活负担重,而那褪去绚烂后显得平淡和消沉的生活,以及与现实的直接碰撞,都会给他们的婚姻生活带来冲突,容易造成人到中年夫妻离异的局面。如果再遇上外部诱惑,发生婚外情,整个家庭便宣告解体,这也是很多中年夫妻难逃的一道感情劫。“我们所说的‘七年之痒’,其实在现实生活中经常发生。”市妇联权益部负责人分析70 后夫妻相对易离婚的原因时如是说。

      80后紧随其后

      家住市区的小刘与阿芳原本是一对让人羡慕的年轻小夫妻。 2008 年上半年两人相识恋爱,三个多月后办理结婚登记手续,次年便生下了儿子。但共同生活的日子里,阿芳和婆婆经常因为琐事发生小摩擦,小刘有时会偏向于自己的母亲,时间一久小夫妻之间矛盾不断。阿芳一气之下跑回娘家,家人听说后也责备女婿。渐渐地,矛盾越来越深,两个家庭一见面就吵个不休。2011 年,这段三年的婚姻走到了尽头,两人达成协议离婚。

      “离婚纠纷中,80 后当事人的数量在逐年上升。”赖伟东分析,很多到了适婚年龄的80 后男女,在互相不是很了解的情况下就迅速投入婚姻状态,这种闪婚给婚姻埋下了隐患,加上80 后大多比较自我,产生矛盾后不懂自我调适和相互谅解,导致婚姻稳定性下降。同时,许多父母对子女生活的过多干涉和过度介入,导致一些矛盾升级,明明是小事也被吵大了。在某些时候,家庭责任感的缺失导致年轻夫妻之间缺乏信任和沟通,社会诱惑过多导致了第三者介入,对婚姻破裂也产生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80 后离婚案件当事人大多没有财产分割和子女抚养问题,这也使得他们离婚时的顾虑少了很多。

      闪婚闪离不可取

      面对离婚率上升的现状,无论是法官还是妇联工作人员都认为,闪婚和闪离不可取,对待婚姻男女双方应该理智慎重。

      “在我们办理过的案件中,最简单的是离婚,最复杂的也是离婚。”赖伟东认为,要经营好婚姻,沟通很重要。两个个体,想法与价值观不可能完全一样,生活过程中肯定有摩擦,如果夫妻双方能够选择正确的沟通方式,进行换位思考,彼此包容和谅解,那么夫妻之间保持融洽的感情也不是难事。

      而市妇联工作人员则认为,步入婚姻,恋爱的激情慢慢变为生活的平凡,夫妻双方要经营好婚姻,责任感同样很重要。此外,在婚姻中两个人都要保持自己的相对独立性,特别是女性,结婚生子后最好不要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要提高自身素质,不要因此失去自我。

      本报记者 黄丹






上一篇:“马大哈顾客”遗落信用卡 好心商家颇费周折终送还
下一篇:传销窝点将受害者关押在屋内 警方用切割机破门施救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