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填报志愿母亲包办好心办坏事 儿子绝食4天抗议
儿子想填报电子通讯专业学一门技术,龙川县赤光镇的刘女士却不顾儿子的意愿,代其填报了某师范学院。谁知此举险些酿成祸事!儿子小袁不满母亲自作主张, 绝食4 天以示抗议。幸好,在媒体和当地学校校长的帮助下,小袁及时在网上更改了志愿,恢复进食。
教育界人士提醒广大家长,考生已是成年人, 有自己的主张,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家长应尊重孩子的意愿,别好心办坏事。
填报志愿母亲包办
今年高考放榜,刘女士的儿子小袁取得了525 分,母子俩着实高兴了一番。可就在选择报读志愿时,母子俩产生了分歧,小袁想报考某学院的电子通讯专业学一门技术,而刘女士却自作主张为儿子填报了某师范学院,希望儿子未来能有一份稳定的工作。
小袁对刘女士的擅作主张十分不满。7 月1 日晚,他便开始绝食以示抗议。此后几天,无论家人怎样相劝,他就是闭门不出,不但拒绝进食,还不睡觉。截至 5 日中午, 小袁已是4 天粒米未进。
小袁的绝食抗议,让刘女士急得不知如何是好。小袁高中学校的杨校长听闻此事后,赶紧告诉小袁在7 月5 日15 时至18 时还可以自行更正或修改填报志愿。小袁当即上网,将母亲数天前替自己填报的某师范学院的志愿,更正为某学院的电子通讯专业。
虽然“绝食风波”结束了,但杨校长想提醒广大家长:填报志愿就像婚姻一样,不能包办。考生已是成年人, 有自己的主张,家长应尊重孩子的意愿,别好心办坏事。
孩子的大学让孩子做主
有人形象地比喻说,高考是考生一个人的“单兵应战”,而高考志愿填报则是全家人乃至全社会的“协同作战”。那在“协同作战”中,考生、家长、学校各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高考志愿填报这个被认为影响一生的抉择应该怎样做?
市教育局德育科负责人古锦兵老师说,首先,学校非常有必要在高考志愿填报前,给予家长和考生适度的指导,让他们对高考志愿填报有更充分和更明确的了解。听完学校的指导后,家长应与孩子沟通,帮助孩子做出抉择。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应该充当参谋而非决定人的角色,尽量给孩子提供更多的参考信息,因为孩子对社会的了解毕竟还不太全面。在最后做决定时,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意愿,因为是孩子而非家长去读书,以后的就业、人生都是孩子的,应该让孩子在这个时候学会承担;若强迫孩子遵从自己的决定,万一以后孩子找不到好的工作或人生遇到不顺,反倒会回过头来埋怨父母,影响两代人之间的关系。
此外,古锦兵还说,学校、家长最好在初中、高中时就对孩子进行人生规划专题教育,让孩子对自己以后的人生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规划。但事实上,这类人生规划教育在现在的中学校园里还十分欠缺。
曾获“南粤优秀教师”称号的河源中学教师唐敦明也说,高考志愿填报, 要尊重孩子的意愿,因为现在的高中生已经有自己的主见,能够做出对自己负责的决定。同时,他提醒家长不要临到高考填志愿时才去了解孩子的想法, 因为这时已为时过晚了,应该在平时多跟孩子沟通。
唐老师教学经验丰富,我市的多位高考状元均出自其所带的班级。
本报记者 黄晓晴
网友报料详见河源民生论坛:http://bbs.hynews.org/thread-234935-1-1.html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