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0万斤滞销冬瓜引来各方关注
惠州一瓜商慕名前来收购冬瓜,冬瓜正被搬上货车。
本报讯(记者 郑婷影 胡青松)前天,本报以《450 万斤黑皮冬瓜被晾在地里》为题,报道了紫金县古竹镇瓜农种植的优质黑皮冬瓜面临滞销的消息后(详见:http://www.hynews.org/news/2011/0711/article_19365.html),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连日来,市直有关主管部门、公仆微博网友及热心市民或深入古竹田间地头,或在网上支招想方设法帮助瓜农销售黑皮冬瓜。
部门积极行动
前天,本报报纸一出街,市农业局信息科的工作人员便驱车来到古竹镇,深入到瓜农曾志青的冬瓜地里进一步调查了解情况,并向瓜农详细了解黑皮冬瓜的生产收成情况,帮助瓜农分析黑皮冬瓜面临滞销的原因。工作人员分析说,导致今年古竹大批量黑皮冬瓜面临滞销的主要原因是,前两年冬瓜生产销售比较乐观,省内的惠州、增城等地菜农开始大批种植冬瓜,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古竹黑皮冬瓜的销售。其次是,今年前一阶段我国多个地区出现叶菜滞销的情况,加上油价上涨导致运输费用增高,也影响了冬瓜收购商的收购热情。另外,暑假来临,作为冬瓜购买大户之一的各大中专院校陆续放假,也影响着冬瓜的销售。目前,市农业局正与广州方面联系,设法帮助古竹瓜农找到好的销售渠道。同时,市农业局工作人员表示,随着目前蔬菜市场价格的回暖,古竹黑皮冬瓜的销售有望得到好转。
网友支招献策
11 日下午,跟随着7 名热心网友,记者来到紫金县古竹镇孔埔村的冬瓜田。记者看到色泽碧绿诱人的冬瓜表层都铺上了稻草,孔埔村村支书邹运安告诉记者那是给冬瓜防晒,太阳暴晒能把冬瓜表皮晒裂,表皮一裂冬瓜就毁了。采访中,天空下起了雨,“冬瓜怕日晒,更怕雨淋”,邹书记望着天,一脸的担忧无法掩饰。
据了解,孔埔村现有农户400 多户,其中有160 户以种冬瓜为主业。种植一亩冬瓜,不算人工成本大概要1500 元,采摘并搬上货车还需要人工费每斤0.04 元,如果按照现在收购价0.15 至0.20 元每斤的话,村民半年的劳作都白费了,收回本钱都有困难。
亲临现场了解更多的情况以后,网友们立即策划了两个推销方案。他们在网上征集网友在河源市区进行冬瓜义卖,比市场新鲜便宜的冬瓜相信会得到市民们的青睐。另外,他们将通过网络的力量,把孔埔村冬瓜滞销的情况发布到全国各地,集大众之力联系冬瓜收购商、冬瓜加工厂等大公司,解决其销路的问题。
外地瓜商出动
采访当天,记者正巧遇到前来收购冬瓜的批发商林先生,林先生告诉记者,他是从惠州来的,专门做冬瓜批发生意,他的冬瓜销往惠州市区、惠东及淡水,一天能卖4 万斤。“这是我第一次来河源收冬瓜,往年都是在博罗收购,最近听说这里的冬瓜质量也好,收购一批回去试试,如果销售得好,我一定会再来”。记者从林先生那里打听到,由于今年天气好,珠三角地区的冬瓜产量比往年大增,各地的冬瓜价格都普遍偏低。孔埔村的主要收购商都是来自珠三角,当地冬瓜供过于求的情况让大多数收购商不再舍近求远,浪费油费,从而导致孔埔村的冬瓜无人问津。
瓜农邹先生一次性把地里的冬瓜全卖了,看着冬瓜被搬上货车,他却没有太大的喜悦。据了解,辛苦了半年的冬瓜被收购商以每斤0.19 元的价格收购了,邹先生无奈地表示只够回本,但卖了总比没卖好。
上一篇:雷电击中高压开关 市区多个地段断电
下一篇:接自来水竟然要交“开口费”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