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社会热点 > 阅读新闻

力争解决“水浸街”槎城排水系统改造忙

      困扰市区西环路江源移民新村居民的“水浸街”现象,下月起就将成为历史。

      日前,市城管局已组织人员进场施工,对该路段的排水系统开始进行全面改造,该工程预计下月上旬即可完工,届时,该地段“一雨就浸”的现象有望彻底改变。

      其实除了江源移民新村的排水实施改造之外,去年起,市政部门就对市区多个地段的排水系统开始了改造,并相继取得明显成效。7 月上旬,槎城迎来了数场降雨,其中也有强度甚大的降雨,但大家却可以看到,新市区“水浸街”现象已明显减少。缘何会有这样的改变?市城市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经过学前坝及中山大道华怡路口等地段的排水系统进行系列改造,从近段时间市政人员上街巡查“水浸街”的现象来看,新市区排水能力得到了提高,经受住了大雨甚至是暴雨的考验。

今年6 月,学前坝及华怡路口排水管道改造完成。谭兴孚摄 

城市记忆  一下大雨就水浸街

     以往的雨季,哪怕雨水并不强劲,由于排水设施跟不上,新市区多个地方也会成为一片“泽国”,街上几可行舟。槎城新市区红星路、兴源路、华怡集团门口、东华路等多处路段就会出现“水浸街”现象,给周围居民、商家和来往车辆、行人造成极大不便。记得当年曾有网友在论坛上开玩笑说,河源建设“南国水城”的工程在老天爷的帮助下几天之内就完成了。 (关于水浸街的相关信息详见河源民生论坛:http://bbs.hynews.org/search.php?mod=forum&searchid=4&orderby=lastpost&ascdesc=desc&searchsubmit=yes

      原因其实并不复杂,河源作为一新兴城市,城市建设步伐一日千里,人口快速增多,积以时日,基础设施建设速度未能及时跟上,因而使排水系统成为这个城市的软肋,暴露在大家的面前。家住兴源东路润和居的陈女士就曾深受其害。有一次,她正在位于河源大道北的公司上班,外面下起了暴雨,等到下班时,道路上已经成为一片汪洋,陈女士担心家中的孩子,心急之下便骑着摩托想涉水赶回家,没想到积水太深,摩托一下子熄火了,困在路上,急得她满头大汗,最后只好紧急求助同事,这才将摩托车送到了维修店。从那以后,只要碰上雨势较大的天气,陈女士就只能弃车,选择打车上下班。

      到今年,陈女士已不担心下雨时公司附近会积水,因为去年修路时排水系统也一并进行了改造,只是途经华怡集团门口时,她仍免不了心惊胆跳,生怕 “水浸街”,又出现上次的惨况,让自己被困在路上。直到6 月底,华怡集团门口的改造工程完毕,这一路段不再出现水浸街的状况,陈女士这才放下心来,新建的排水系统真的见效了。

      如今,住在市区东埔辖区太阳升的李先生碰上强降雨也不像往年那样担惊受怕了,前年胜利大桥附近东城西片区排水管道工程的建成,使得这一带的居民告别了近10年的“水浸街”的历史。“前几年,一下大雨,我们这很多地方就积水,地势最低处积水深达1米多,别说老人和小孩,连大人见了都怕。”李先生对当时一遇暴雨就忙着“搬家”的日子仍记忆犹深。

去年4 月的一场暴雨,让市区变成一片泽国。谭兴孚摄 

实施改造  去年起逐步推进

     陈女士等人告别“水浸街”的历史得益于去年开始的新市区排水系统改造工程的逐步推进。据市城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因天气反复,暴雨比较频繁,市区时见“水浸街”等城市内涝问题,针对这一现象,我市早已有计划、有重点地制定了排水系统改造方案,专项进行同时结合道路改造,逐步实施该方案,并定期对市区市政排水、排污管道进行清疏。

      在以前,市区东埔辖区尤其是太阳升、黄果塘一带由于地势低,排水系统未能达到城市所需。雨量较大时,排水排洪压力加大,造成该区域村(居)民近10 年苦于“水浸街(屋)”的状况。2008 年,该区域“水浸街”现象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市委书记陈建华多次就该问题到群众中间“现场办公”,听取民意,并将解决这一问题作为“为民办事”的突破口之一。当年11 月,市区胜利大桥排洪渠改造工程启动,该工程投资1000 多万元,管道总长约1.12 公里。据介绍,两条排洪管道直径达两米,建成后,东城西片区70%的雨水都将能通过这条管道排走,从而大大缓解建设大道南边及市区的排水压力,基本解决东埔辖区持续多年的“水浸街(屋)”现象。

      2010年,我市先后对市区的永和路、文明路、东华路等水浸较严重的地段进行排水系统的改造,收到较好的成效。同时,也加大对市区一些主次干道积水较突出的路段及居民小区的排水排污设施进行改造。据市城管局不完全统计,2010年1 月至6月初,市区清疏、改造市政排水排污管道长达60多公里,增设集雨井300多个。

      到今年,我市相继对市区学前坝保留点、中山大道华怡集团所在路段、凯丰路口、华达街口、市委党校门前、河源文化广场大门前、永和路、永福路等路段地下排水排污管道进行了改造。其中,3 月 15 日动工的中山大道华怡路口、学前坝保留点排水改造工程,管道直径最大1.6 米,最小也有1.2 米,整个工程共投资700 万左右,上个月月底已经完工,有效地解决了该路段“水浸街”现象。

原因追溯  城市排水“小马拉大车”

     其实,不仅仅是新市区,包括老城在内的整个城区都曾遭遇过 “水浸街”这一城市病的困扰,交通出行受阻、房屋浸水等等问题,给市民工作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究其缘由,市城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一是配套工程没有跟上。以前,我市城市人口少,所建设的市政管线能够满足排水要求,但与近年来快马加鞭式的城市地面建设相比,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滞后,排水管设计标准低,面对倾盆大雨,城市排水系统自然“小马拉大车”,显得力不从心。据悉,市区范围内的主次干道排水排污管网部分已经运行使用近20 年,建成区的部分市政管网布设也不够合理、管径偏小、雨水集雨井不够、管道不够畅通,遇到暴雨或下雨时间较长,雨水就会排放不及,导致路面积水严重。

      二是由于年月久远,一些街道排水系统排水口小,且下面堵塞。碰上大雨天,由于退水速度较慢,而经常导致路面短时水浸。所以在排水口小且少的街道,每逢积水,市政工作人员都会把这些路段的窨井盖抬起来,以便排水口最大限度地排水。如果在易水浸路段增加排水口,或将有效消除路面积水。

      三是城区面积越来越大,可以下渗、截留积水的自然土地越来越少,这也是水浸街的原因之一。依据常识,泥地可储存雨水,上有植被的泥土储存雨水的效果更佳,但市政部门分析,城市发展快,大量自然土地被开发,成了不透水的路面、人行步道,这使得原来由排水管网和自然土地共同承担的排水功能全部转给了排水管网,排水能力不足的情况也就自然凸现出来。

      此外,市区有的工地私自改动或占用排水设施,在上面堆放材料,或者将排水设施掩埋;有的则随意将泥浆、废料等直接排入市政管渠。市区相当部分的大排档油烟油污直接向下水道排放,也很容易造成下水道堵塞,连高压水枪都冲不掉。例如大同路美食街,前几年经常出现“水浸街” 的现象,后来市政部门建了三级过滤的水池,接收餐馆、酒店排出的污水,有效缓解了排水管道堵塞的问题。

治理顽疾  “内涝”将一去不回

     据了解,针对水浸街这个城市“顽疾”,我市从未停止过对其的治理。根据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市政建设部门一方面努力采取积极措施进行整治,通常是发现一处治理一处,加大对市区排水管道的维修保养,并在暴雨时专门派出市政、环卫人员及时清除各排水口的杂物,确保排水畅通。

      另一方面加快城区排水系统改造和建设。据介绍,为解决市区西环路江源移民新村附近路段严重积水和水浸道路的问题,市城管局已制订了相关改造方案,准备在地下重新铺设直径 1.5 米的预制混凝土管,以实现顺畅排水的目的。本月24 日,市城管局已组织人员进场施工,对该路段的排水管开始进行全面改造,该工程预计下月上旬可全面完工。

      此外,市区西环路黄子洞桥下的水浸路段也将于今年9 月开工,两项工程全面完工后,今年年底前可望彻底解决西环路部分路段每逢雨天必遭水浸的难题。

      记者从市规划建设部门了解到,为确保市区地下排水排污管网畅通,有效缓解水浸街问题,目前我市规划中心城区要有一个比较系统、完善的雨水排水系统,相关部门结合中心城区的内涝现状,对已有的排水管道进行水利校对,针对自身排水系统造成内涝的管道进行改造,规划对中心城区例如中山大道、红星路等路段排水进行改造,扩大现有管道管径的同时,新增雨水管道,提高排水收集能力,解决这些地区的内涝问题。

      而为建立系统、完善的雨水排水系统,相关部门将城市排涝、排水泵站等纳入三防体系之中,以加大对它们的建设力度;城建部门和水利部门将加强协作,分工合作,对排水设施进行定期养护维修和清淤工作,严禁出现排水管道淤塞现象。同时,相关部门还将加强对市政工程的质检工作,建立雨水管网的档案资料。

      本报记者 黄丹

温馨提示:

      市区地下排水管道除了先天设计不足、施工缺陷外,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管道堵塞也是一个方面原因。很多市民家里建造房子,直接将沙石堆放在路边,到了下雨天,泥沙顺着水流排入地下管道,长久下来就极易引起堵塞。市民也要注意自身行为,别乱扔垃圾,给地下管道“添堵”。

更多信息详见河源民生论坛:http://bbs.hynews.org/thread-240079-1-1.html






上一篇:烧烤档赶客人
下一篇:骗子使缓兵之计骗货 五金店损失7万多元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