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社会热点 > 阅读新闻

“红色银匠”墓地现龙川

      本报曾刊发的特别报道《我家曾祖竟是红色银匠》,引起广泛关注。胡青松摄 

     昨日,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历经80 多年后,井冈山红色货币铸造者谢火龙的墓地在龙川龙母洋田村被发现(此前本报以《我家曾祖竟是红色银匠》为题作相关报道)。据了解,龙川政府和民政部门,正进一步确认谢火龙的身份,搜集资料,为其申报烈士称号,以告慰英魂。

      据了解,1927 年9 月9 日,毛泽东领导了著名的湘赣边秋收起义。同年10 月,起义军沿罗霄山脉南下至江西井冈山,创建了中国第一个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被国民党实行经济封锁,现金和日用品奇缺。1928 年5 月,在湘赣边界特委委员、红四军32 团副团长王佐的建议和推荐下,红军军部将军民打土豪和战场缴获的大量首饰和银器运至“谢氏花边厂”,请来当时已经投身革命的龙川籍龙母人谢火龙和谢官龙兄弟等人在井冈山上井村创办了红军造币厂。

      据谢火龙曾孙谢伟强回忆,清末民初,谢火龙及族中不少先辈就是远近闻名的银匠,会仿造时下流通的各类银元。

      1929 年1 月底,湘赣两省敌军先后调集18 个团,分五路第三次 “会剿”井冈山,大肆烧杀抢掠。当时,井冈山红军造币厂房全部被毁,造币设备被破坏,人员被冲散,井冈山根据地失守后,井冈山“工” 字银元也停止了发行。

      据现有的史料记载,谢火龙当时受枪伤,下落不明。当年与组织失去联系后,于1929 年3 月初回到家乡龙川县龙母镇洋田村。对于在井冈山秘密造币的经历,谢火龙不敢对家人讲起。只是说在井冈山被土匪所伤。1929 年冬,谢火龙不幸去世,时年46岁。

      据谢氏家族介绍,谢火龙辞世前,曾嘱托家人在其过世后将其葬于陈姓村民山岭,墓不立碑。有关谢火龙的埋葬墓地,是在当地文物普查队近期下乡普查时,从谢氏后人口述中意外发现的。

      据了解,当年谢火龙在井冈山红军造币厂铸造银币是沿用 “墨西哥”版本铸造了第一批银元。后来,这些铸造的银币又与 “墨西哥”版不完全相同,在每块银元凿上标志湘赣边界工农兵政府发行流通的“工”字印记,对外称“工”字银元,这是中国共产党红色政权在根据地内发行流通的第一批金属铸币。由于谢火龙对铸造银币技术过硬,当年被推荐为红军造币厂的厂部负责人兼技术指导。

      1929 年1 月,湘赣两省敌军调集18 个团的兵力,第三次联合“围剿”井冈山,从1928 年5 月底建立,井冈山红军造币厂存在不足8 个月。造币厂被毁后,工人牺牲或者失落,谢火龙也与组织失散,流浪一个多月才回来老家。

      据了解,当地政府和民政部门正在确认谢火龙的革命经历,计划给其逐级上报烈士称号,以告慰先烈的英魂。

      本报记者 刁城邦

更多信息详见河源民生论坛:http://bbs.hynews.org/forum-viewthread-tid-245060-highlight-%C4%B9%B5%D8.html






上一篇:河源持续高温 交通事故频发
下一篇:石坪路一带水压过低 下月底有望进行改造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