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社会热点 > 阅读新闻

“无车日”槎城绿色出行者众

     今天是“世界无车日”,作为世界性的环保运动,今年“绿色交通· 城市未来”的活动主题旨在提倡市民绿色低碳出行。昨日,记者巡城发现,现在骑自行车出行的市民并不鲜见,自行车专卖店和修理店的生意也很火爆。记者了解到,目前自行车族主要集中在学生、上班族和自行车爱好者群体,对于自行车上牌照管理目前也已“名存实亡”。

      市民重视低碳出行

      谢伯在市区富景小区东门附近经营自行车修理店已有8 年时间。“今年生意明显好了很多,周末修车的市民最多。”谢伯说,“有时一天有20 余名市民光顾。”谢伯告诉记者,前来修理自行车的一般是上班族、学生,“好些家里还有私家车”。换自行车内胎、换脚踏板,充气……一天下来谢伯忙得腰酸背痛,有时候晚上8 点多还吃不到晚饭。前来修车的刘女士坦言,骑自行车主要是方便接送幼儿园的儿子和自己上下班。她表示,自己在市环保局上班,骑单车上班只需5 分钟,不用担心因堵车而迟到。“我们单位现在好多同事都骑自行车,骑车出行很受大家欢迎。”

      记者随后走访了文明路和大同路的多家自行车专卖店发现,虽然自行车价格不菲,动辄数千元,但市民购买热情高涨。记者在文明路美利达自行车专卖店发现,10 分钟内就有6 名市民前来咨询。在高新区上班的李小姐更是爽快地买下了一辆3700 元左右的山地自行车。她坦言,家里距离单位有 8 公里路程,骑助力车出行油价“伤不起”,骑自行车不仅能锻炼身体而且低碳环保。据店主杨女士介绍,如今骑自行车已经成为一种流行,前来购买自行车的主要有学生、上班族还有“发烧友”,“好多家里有车的市民也来买,都成了全民运动了。”

      在市文化广场公园绿道,记者发现下午5 时许就有很多市民踩着单车在兜风。记者随机询问了15 名市民,大多市民表示骑自行车不仅能锻炼身体,而且还实践绿色低碳出行理念,“是休闲运动的不二选择。”

      单车上牌“名存实亡”

      虽然近年来自行车族数量激增,但仍不能跟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自行车王国”时代相提并论。记者了解到,当时市民购买自行车有时还要走后门,自行车也要上牌照管理。市自行车协会会长李学翰表示,随着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自行车已从过去的代步工具转变为一种休闲运动生活方式,骑自行车的人群更是向专业化发展, “骑车族数量减少是一个必然的结果”。不过他坦言,自行车可能成为未来主要的交通工具。据李会长介绍,自去年市区绿道建成后,骑车族数量已由1000 人骤升至 10000 人左右,然而令不少车主烦恼的是,由于自行车身价陡增,丢一辆车就会损失惨重,“相关部门要是能给自行车上牌照的话,有利于自行车的保护。”

      记者随后就自行车上牌照一事咨询了市公安局治安管理支队的一名民警。该民警告诉记者,自己参加工作有数十年,已记不清自行车何时开始淡出上牌管理的工作程序了。他告诉记者,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自行车数量庞大,需要上牌管理,但是随着汽车和摩托车等机动车辆的流行,自行车数量骤减,相关部门对自行车的管控逐渐弱化。“现在好多市民都不知道自行车要上牌这回事,但自行车上牌照并没有明文废除,名义上依然存在,只是市民没有办理该业务的需求。”

      本报记者 高潮






上一篇:“牛魔王”疯狂盗牛近两百头
下一篇:市区各学校食堂食品受检查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