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台记者陈伟兵痴迷于用镜头去捕捉感人瞬间
工作感言:
做好电视真的很辛苦,可是这是我的兴趣所在,能够一直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是很幸运的,这会让电视更加纯粹。
陈伟兵说,他与电视的情缘,已结了十年,而这份爱恋,很可能是一辈子的事。
十年前,陈伟兵考入重庆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摄影学专业,开启了自己的电视人之梦。他痴迷于用镜头去捕捉瞬间的灵感,创作能与观众心灵沟通的作品。
2006 年7 月,以优异成绩毕业的陈伟兵应聘进入河源广播电视台电视中心专题部。上班第一天,他就接到了一部全面反映河源革命老区的专题片《激情燃烧的土地》的拍摄制作任务。自那时起,五年时间里,他参与拍摄、制作了数十个专题片,足迹遍布河源五县一区的大大小小乡镇、村落。
2009年,陈伟兵作为主摄影,参与全景式反映客家人千年发展历程的纪录片——《天下客家》的拍制工作。对他来说,这既是一次艰辛旅程,也是一次重要历练。但是,对这份辛苦,他却甘之如饴,“对于我来说,过程比结果更重要,每一部片子的创作,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 这份执著的付出,也获得了丰硕的回报。《天下客家》获得2010 年度广东省电视新闻纪录片一等奖、2010 年度广州国际纪录片大会暨“广东日”优秀纪录片奖和单项奖最佳摄影奖。
然而,陈伟兵对此并不满足。 “每做完一个片子,回头来看,看到的都是缺点,觉得羞愧难当。”他说,每一次都会试图在下一个片子中完善自己、突破自己,“真正满意的作品,永远是下一个。”
他这种执拗而认真的精神,也深受同行的钦佩。2010 年,他被评为河源广播电视台“优秀个人”,颁奖词中是这样评价的:“他时常怀着一颗敬畏的心对待他所从事的工作,因为敬畏所以认真。从电视专题片的历练到电视纪录片的创作,他始终在寻求个人创作与对象的辩证统一关系。”
“我希望每年能推出一部纪录片。”陈伟兵说,希望在与电视的热恋中,能把自己的作品,这种时间的印记展示给更多的人看。
本报记者 蒋安春
个人资料
男,1981 年生,于2006 年7 月进入河源广播电视台电视中心专题部工作,现为该中心专题部副主任。五年里,完成了数十个专题片的拍制工作,先后获得省、市多个新闻专题一等奖。电视广告《爱护环境之牛皮癣》获得河源电视新闻文艺类一等奖,广东省首届百家电视艺术作品奖;纪录片《恐龙出世》获得2008 年河源市好新闻评选一等奖,广东省首届百家电视艺术作品奖;纪录片《天下客家》获得 2010 年度广东省电视新闻纪录片一等奖,2010 年度广州国际纪录片大会暨“广东日”优秀纪录片奖和单项奖最佳摄影奖。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