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记”李成东坚信鲜活新闻在田间地头在街头巷尾
工作感言:只要我还在从事着新闻这份职业,我就会如圣徒般恪守职业情操,用责任与正义做人做新闻。
“坚持下去,你会发现,只要你渴望成功,并信心十足,持之以恒地为之努力,成功终会属于你。”这是书籍《为自己工作到最好》里的一句经典语。李成东对这句话感触尤为深刻,因为这恰印证了他从一个新闻“门外汉”成长为一名优秀记者的历程。
2003 年4 月,喜爱新闻写作的李成东,在一帮新闻界朋友的鼓励下,从一名乡镇基层干部以“签约记者”的身份进入河源日报社。虽不是专业出身,但他及时调整心态,化压力为动力,很快就找到了做记者的“感觉”。
在报社工作的9 年间,李成东先后在原经济部、原社会生活部、东源县记者站任职,从事经济、政法、民生、河源地理、东源新闻等报道。他说,回首9 年,酸甜苦辣,依然历历在目,记忆犹新。在原社会生活部任记者时,他为了寻访一个个求助对象、为了深挖一个个大案要案、为了探秘一座座名胜古迹,经常独自一人,不辞劳苦深入到乡镇偏远的山区农村采访,采写出了一批有分量和影响力的新闻作品。其中《万绿湖首车活鱼昨直供香港》与《15 个春节没有与家人吃团圆饭》分别获得第23 届(2008 年度)中国地市报新闻奖一等奖、河源新闻奖(2005 年度)报道类一等奖。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这句耳熟能详的话高度概括了新闻职业的光荣与责任。李成东认为,一名合格的党报新闻记者应该有强烈的责任感和平民意识,能够独立思考和价值判断,有职业理想与写作能力。“鲜活的新闻在农村田间地头,在城市的街头巷尾。”他说,如果做记者没有一种平民意识,不深入基层一线,仅“蜻蜓点水”或“浅尝辄止”是不可能采写出鲜活的、有价值的报道。
有人说记者这种职业是吃青春饭,年轻人干的活儿。如今,李成东已三十多岁,他说,或许自己有一天终会离开这份职业,但只要他还在这个岗位上,就会如圣徒般恪守职业情操,用责任与正义做人、做新闻。
个人档案:
李成东,男,1993 年参加工作,在职大学毕业。2003 年4 月以 “签约记者”身份进入河源日报社工作,先后从事经济、政法、民生等报道,现为河源日报驻东源县记者站站长。作品《万绿湖首车活鱼昨直供香港》与《15 个春节没有与家人吃团圆饭》分别获中国地市报与河源新闻奖年度一等奖。
本报记者 蒋安春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