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临江约30亩晚稻患稻颈瘟失收
失收的晚稻。
近日,紫金县临江镇年丰村灯盏小组的村民邱勇新向记者反映,今年他家种的5 亩多晚稻大部分是白穗,损失惨重。记者接到报料后,前往调查发现,该村出现晚稻白穗现象的还有多户人家,初步统计有30 多亩。该镇农技人员给出的答案是:村民自留稻种,抗逆性差,造成稻颈瘟,加上田间管理不善、用药不对等造成了白穗失收。
现场:成片稻田失收
前天上午,33岁的邱勇新将记者领进其家里的稻田。记者看到,灿烂的阳光下,整片稻田见不到金黄饱满的稻谷,稻穗显现的是干枯萎缩,发黑、发白,稻谷空瘪。
邱勇新说:“这个品种好吃,叫 ‘粘仔谷’,他自留稻种已经种了四五年了,从没出现这种情况。今季还是像往常一样施肥用药,没想到到头来一场空。”记者通过了解周边的群众,发现出现这个情况的不仅仅是邱勇新一家,还有近十户村民家的晚稻都同样出现了白穗、黑穗的情况。村民初步统计,面积有30多亩。
一些村民告诉记者,出现白穗的稻田有一个共同现象:都是村民自留稻种的,而其他村民购买的稻种却没有这种情况。他们都弄不明白是稻种问题,还是田间管理原因造成了损失。
对于几乎颗粒无收的稻田,邱勇新说,他都不想割了,一把火烧了算了。而村民邱锦良则不这样认为,白穗里还有一点点米层,可以割回来喂猪。
调查:失收为稻颈瘟所致
记者将村民反映的情况向紫金县临江镇农技站作了介绍,引起了该站技术人员的重视。昨天上午,农技站刘站长前往稻田了解情况。经过调查分析,确认失收的稻田乃稻颈瘟所致。刘站长还前往邱勇新的家,找到当初稻禾出现异常情况时的防治用药,发现用药不当,没有使用过防治稻瘟病的药,错用了其它防治中害的药,一点效果也发挥不了。
刘站长称,稻穗颈瘟是发生在穗颈(穗轴与稻穗连接部位)上的稻瘟病。稻穗颈是将稻叶制造的光合产物输送到穗部的必经之道,也是稻株最易感染稻瘟病的部位。始穗后,叶鞘松弛,为稻瘟菌侵入开了方便之门。同时穗轴刚伸长时穗颈部位比较幼嫩,是稻株最薄弱的地方。对于一些感瘟品种或抗性较差的品种,稻瘟病菌很容易从穗颈节侵入而染上稻瘟病。
刘站长说,染病后,随着病菌的繁殖和危害,穗颈节坏死,输送到穗子的养分通道便被阻断,于是形成白穗或瘪粒的稻穗。一旦穗颈染上稻瘟病,轻者严重减产,重者基本失收。而该村失收的稻田都是村民自留谷种,由于多年的留种,这些稻种抗性较差,更容易染上稻瘟病,加上用药不当,从而造成了失收。
处置:加强防治知识培训
近年来之所以稻穗颈瘟发病严重,主要原因是防治不力,在防治上存在误区。稻瘟病易发生,需要用特效药防治,由于一些农民知识跟不上,造成稻瘟病蔓延,影响产量。刘站长说,今后,镇农业站将多举办一些培训班,加强对村民的水稻病害知识培训。
对于该镇一些村民有自留稻种的习惯,镇农业站将多帮助村民做好育种工作。提醒村民知道自留种子有一定风险性。刘站长称,自留种子晒种后要进行筛选,去杂质、秕粒及部分杂草种子。播种前要进行浸种,这样可以防除水稻种子带的一些病菌。这些水稻种子带菌传播的病害,只有通过用药剂浸种才能达到一浸了事的目的。
本报记者 黄仕忠 文/图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