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乡情报记者吴文婷采写“客家俗语”唤起华侨思乡情
工作感言:努力向海内外华人华侨传递家乡建设与发展的信息,是我孜孜不倦的追求。
为了让这份浓浓的乡土侨情在华侨与家乡人之间紧紧相连,她用手中的笔,做起了牵线搭桥的一分子。
三年前,毕业不久的吴文婷回到家乡,从设计领域“闯”进了新闻采编的大门。吴文婷认为,其实农民群众才是客家文化的根本。
记得有一次,吴文婷到黄村漆树采访一座三百多年的华侨老屋,一位程姓老伯对她说:记者同志,既然我们是客家人,为什么不多报道一下我们的老俗语呢?这个想法让她有所思考,随后,她多次深入民间收集信息,采写了“客家俗语”系列报道。这个系列报道引起了许多身在外地的客家乡亲的响应。一位在深圳居住的黄村华侨在看到关于他们家乡《做也做得》这篇客家俗语时,打来电话说,看完客家俗语,令他感受到了家乡的气息,倍感怀念。
2009 年的大年三十,吴文婷接到一个关于“老华人回乡过年” 的消息,得知这位华侨将会在和平县城停留,虽然时间紧迫,已经放假的她还是立即搭上了去和平县的车,马不停蹄地赶到县城,找到了华人郑国祥,得到了宝贵而短暂的采访时间。而这篇《旅美华人回乡过年》的作品也在2010 年河源新闻奖评选中获消息类三等奖。
吴文婷说,能够做一名新闻记者,是她的幸运;努力向海内外华人华侨传递家乡建设与发展的信息,为这座城市的建设添砖加瓦,是她孜孜不倦的追求。
个人资料:
吴文婷,女,2009 年进入河源乡情报,主要负责该报五县一区的客家文化、乡亲华侨等方面的采访工作。三年来,她坚持立足本地,围绕侨乡经济建设,使“侨味”越办越浓的原则,采写了大量生动活泼的客情侨闻。
本报记者 蒋安春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