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社会热点 > 阅读新闻

兴井古村落村民挖地基“挖”出东晋古墓

     本报讯(记者 张涛 特约记者 陈仰天 吴建章)备受关注的林寨兴井古墓经过一个星期的抢救性考古挖掘,目前已清理挖掘完毕(相关报道详见:http://www.hynews.org/news/2011/1109/article_21832.html)。根据出土的墓葬品,古墓被广东省考古研究所专家证实为东晋古墓。昨日上午,和平县博物馆馆长陈子昂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说,该古墓的发现将古村落的历史推进至距今1500 多年,由此证明了东晋时期已有先人在林寨生息繁衍。

      据介绍,今年11 月6 日,和平林寨镇兴井村村委雇请多位村民在兴井小学教学楼前面的一块空地上挖墙基,准备为学校修筑一面围墙。当天上午,当村民挖至1.5 米深的地下墙基时,竟意外挖出了多块绘有各类图案纹饰的砖块,之后又从墙基下面陆续挖出一些零碎有图案饰纹的陶片。随后,和平县文物部门及省文物考古专家先后赶到现场进行抢救性考古挖掘,截至11 月12 日全面结束,抢救性挖掘达7天之久。

      据和平县博物馆相关人士介绍,兴井古墓是单钻顶砖室墓,长5、9 米,宽1、8 米,残高0、8 米。古墓属长方形、单钻顶砖室墓,从挖出的墓砖、陶片、陶罐、铁器等墓葬物品来看,墓砖的平面多为绳纹,侧面分别有重圈纹、金钱纹、箭镞纹和十字纹等。抢救性考古挖掘还出土了一批绘有各种图案纹饰的墓砖、零碎陶片和陶罐、铁器以及一只完整的陶碗、2 处保存完好的墓地砖墙。经省文物考古专家初步认定,挖出的此处墓地为东晋时期古墓,迄今至少有1500 多年的历史。

      原广东省文物考古所所长黄道钦和省文物考古专家张松等人认为,东晋古墓在兴井古村落被及时发现,具有较高的文物考古价值,这对今后进一步考究当地古村落的历史变迁和丧葬习俗,提供了很好的实物考古依据。和平县博物馆馆长陈子昂也说,以前林寨古村曾有千年古墙、千年古井、千年古巷的说法,现在有实物证明东晋时期古村确实已有人居住。






上一篇:龙川一对同患癌症父子互相退让救命钱感动众人获救助
下一篇:华达街小公园未配备公厕 老人把东埔河当“尿壶”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