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社会热点 > 阅读新闻

特色农业助发展 稻谷和土猪在蓝塘村“同村不同命”

在省侨联的帮扶下,刘国聪正在建猪圈搞土猪养殖。 

     蓝塘土猪对于河源,乃至珠三角、香港等地的食客来说并不陌生,这种原产于我市紫金县蓝塘镇的土猪品种,如今远销港澳地区。据了解,在省侨联的扶助下,该村把养殖蓝塘猪作为脱贫致富的新路子。经过三年多的发展、探索,养殖蓝塘猪扶贫致富模式在该村取得可喜成效,成为当地农民发家致富的主要经济来源。

      蓝塘猪谋出致富路

      记者在紫金蓝塘镇的塘田村采访时了解到,饲养土猪曾经是当地农民赖以生存的主要方式,但近年由于人民币升值、劳动力价格上涨、劳动力转移等原因,大部分猪场停产。省侨联作为对口帮扶单位,深谙“造血扶贫”的重要性,在该村成立了特色优势农产品基地。据了解,该村不仅得到了省侨联的帮扶,还受到港澳爱心人士及海外华侨的关注。侨联把海内外华商向该地捐资的 29.4 万元人民币投入到帮扶98 户贫困户发展种养业,每户发放 3000 元,并且购买了85 头牛和 110 头猪仔发放到贫困户手中,大大激活山区的造血功能。同时,省侨联还鼓励乡贤回乡创业,带动当地民营企业发展壮大。

      如今的塘田村早已实现了脱贫致富,村容村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几乎家家户户住上了新居,广东省侨联还给村里的小学修建了操场、篮球架、乒乓球台,村道路和周边进行了绿化等一系列基层设施建设。今年62 岁的简瑞生本是当地一户无房的贫困户,收到3 万元帮扶资金后,便盖了一层近90 平方的楼房。老有房住,简瑞生脸上写满了激动与兴奋。

      特色农业助发展

      今年刚从山东服兵役回来的贫困户刘国聪告诉记者,他刚回到家乡没有本钱创业,幸好村里发放了3000 元的扶贫启动资金,作为自己创业的第一桶金,买了十多头猪仔,搞起养殖业。谈到销售问题,正在忙于搭猪棚的刘国聪眉开眼笑地对记者说,蓝塘土猪是当地特色,养土猪也不愁卖,猪仔大概养八个月后就可卖出1800 元左右的价格,稳赚钱。塘田村村委书记简佛炎说,塘田村山多地少,而且是离圩镇最远的一个村,村民种出的稻谷和蔬菜要运出去卖,运输成本太高,忙不出什么效益来。而蓝塘土猪是当地一大特色,需求量大,都是客户自己开车进村收购,从不愁销路。

      为帮助村委稳定收入,省侨联还投入30 万元帮扶塘田村入股双兴电站蓝塘镇府股份,每年通过分红为该村增加了2 万元的收益,实现了该村集体年收入3 万元的脱贫目标。据了解,为了实现塘田村的经济可持续发展,今后,省侨联为该村“量体裁衣”,根据特色寻找发展项目,目前正在积极促成一发展樱花种植的港商落户该村。

      本报记者 刁城邦






上一篇:“黄水”皆因管道生锈来 经过处理有望“不复回”
下一篇:学生经商使妙招 顾客转发“微博广告”可获优惠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