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9棵路树殃及行人和建筑安全将被迁移到客家文化公园
工人正在施工迁移路树。
“生长这么好的树也要砍掉?”从上周四起,市区兴源路出现一些工人的身影,对高大绿化树进行裁枝、断根、挖走,引起不少市民关注,纷纷致电本报进行咨询。记者从市城管局了解到,该项工作不是对绿化树的破坏,而是一项有计划的市区道路行道树迁移工程,共有249 棵对道路有影响的行道树将全部迁移到正在建设中的客家文化公园。
市民:近20年的大树被挖
连日来,记者在兴源路看到,作为市区唯一的一条林荫路,出现不少工人繁忙的身影,他们或爬上工程车对高达10 多米的树干进行裁枝,或拿着铁锹对树根进行断根。一些树被吊车吊走后,留下一个大大的空洞,与整条郁郁葱葱的道路十分不协调。
“这样挖下去,兴源路都不像样了。”不少市民不理解这样的行为。一鞋店老板刘小姐说,这些树种了有近20 年了,大的有两个人身粗,是市区绿化规模最好的一条路,这些大榕树春天时发芽,秋冬时落叶,让人感受到季节的变化,已成为市区一道不可多得的风景线,看着这些树被挖走确实有点舍不得。
不少市民还纷纷致电本报反映路树的开挖情况:“是否把路树挖掉卖了?”“树被挖走后,兴源路怎么办?”
部门:只对有影响路树迁移
就群众担心的问题,记者采访了市城管局园林科的相关负责人。该负责人称,群众的担心,说明群众还是非常关心市区道路绿化建设情况的,这是一件好事。
该负责人称,对于兴源路等路段的路树迁移,市民不必过于担心。这是根据市领导指示精神,结合我市部分道路行道树生长过于浓密、高大,对道路有影响的现象,技术人员在全面调查后实施的一个行道树筛选迁移工程。工程只是针对对道路有影响的路树进行迁移,不会整个路段的路树都进行迁移。移后留下的空洞已经有了详细的规划,将进行补种灌木等美化绿化措施,不会影响原来的绿化效果。
据了解,整个调查登记在今年7 月就已经完成,现在进行迁移主要是考虑到客家文化公园正在建设,将这些对道路有影响的路树迁移到客家文化公园,一方面有利于客家文化公园建设节省资金,另一方面又消除对原来道路的影响,可谓一举两得。整个迁移工程将于下月初全面完成。
规模:共有249棵榕树迁移
据介绍,此次路树迁移是建市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共迁移兴源路(大同路至中山大道段)、碧水居沿江路、河源大道南(原石峡收费站至河紫路)三条道路249棵榕树到客家文化公园。
兴源路是市区绿化建设比较早的一条主干道,根据当时建设的需求,选择的品种是生长快,易管理,病虫害少的大叶榕,共有90 多株。但由于大叶榕根系发达,已对部分路面造成损坏,尤其是北面部分,株距间隔不一,窄的5 米宽的10 米,缺乏修剪,树木生长比较凌乱,树高已达10 至20 米,胸径0.3 至0.5 米,对行人及周边建筑安全造成一定的威胁,影响整体效果,此次共迁走14株。
河源大道南绿化工程是根据 2003 年创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而改建的,行道树为高山榕,但当时为了即时效果,在绿化带行道树中间加种垂叶榕。由于垂叶榕生长速度快,部分冠幅达4至5米,比高山榕大,影响整条路段一路一树的整体效果,此次共迁移垂叶榕139 株。碧水居沿江路的行道树为细叶榕,共有192 株,胸径0.2 至0.35 米,冠幅达8至10米,株距6米,同样根系发达,易对人行道形成破坏,此次共迁移96株。
本报记者 黄仕忠 文/图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