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资讯 > 教育 > 阅读新闻

阅读教学中朗读指导的语言艺术

     【内容摘要】朗读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其理解和表达能力。因此,朗读在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如何指导学生朗读呢?应从四方面作艺术指导:教师范读要再现作品的情境,诱发学生的情感;朗读的语调要有立体感;朗读指导语言要有激励性;指导朗读练习的语言要突出点拨性。

      【关键词】朗读指导 语言艺术 立体感 激励性

      语文教学大纲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只有朗读,才能体会文章的音韵美、节奏美、气势美,才能让学生真正从感性上、直觉上、整体上去认识、把握。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朗读手段,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陶冶情感。教师应如何指导朗读,如何运用语言艺术加深朗读效果呢?基本有如下几点:

      一、教师范读要再现作品的情境,诱发学生的情感

      教师范读课文时,除要发音准确,词、句分明,速度适宜,节奏鲜明,语调恰当外,还要再现作品的情境,诱发学生的情感,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朗读要有真情,要依据作品内在情感的旋律和自己的真情,恰当地控制声调、停顿、节奏、速度等,努力做到适度、得体、自然、贴切。此外,教师范读时要让学生边听边想,正确听出节奏、停顿以及轻重、缓急,让学生进入情境。如范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时,配上音乐,教师以低缓的声调来朗读,让学生仿佛置身于词人创造的澄澈辽远的意境中,体会词人既孤独无奈而又超脱旷达的情怀,学生的感情在不知不觉中得到熏陶。又如,教学《春》时,教师利用插图,让学生边看图边听教师朗读。学生的情感在教师的范读中得到共鸣,受到感染。教师范读时的表情、语气、语调也能作为一种信息传递给学生。因此,教师的范读本身也是对学生“授之以法”,对学生起到启发、激励、帮助和感染的作用。

      二、朗读的语调,要有立体感

      所谓立体感,就是指要有空间感、时间感和动感。教师要指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内在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体味作品的语言环境;指导学生朗读的基本技能、技巧。朗读指导要从作品出发,从生活出发,从学生的理解、思考、感受以及朗读的实际出发。如读《纪念白求恩》一文,当读到叙述白求恩的事迹“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人,……不幸以身殉职”的内容时,教师应读得低沉、缓慢,表达出人们对白求恩逝世的难过之情;当读到“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热情”,应以赞扬的口吻来朗读;当读到最后一段时,应抓住“只”、“仅”两个字,饱含深情地读出“惋惜” 之情。恰当运用语调的变化来朗读,可以生动地表现人物个性,鲜明地区别内容实质,形象地烘托环境气氛。所以,只有立体的语言,才能点燃学生朗读求知欲的火花。

      三、朗读指导语言,要有激励性

      教师指导朗读时,要爱护、珍惜、发掘学生的朗读潜能,评价语言要充满激励性,用热情洋溢的语言肯定学生朗读中一切值得肯定之处,用发自肺腑的话语表扬学生在朗读中所取得的每一个突破。一位教师上语文课时,请一位“差生”朗读课文,这位学生读得非常认真,但没有掌握好朗读的节奏,还读错了一些字词。但这位教师却从中发掘这位“差生”的优点,指出他的朗读,态度认真,音色好、浑厚、圆润。这位教师用激励的方法,一边讲解怎样发音,怎样朗读,一边让学生跟着自己朗读。很快,这位学生放得开了,在课堂上用响亮的声音朗读课文,受到同学们的赞扬。后来,这位学生爱上了朗读,还多次在学校的朗诵会上获奖。这说明教师用激励的语言激励学生学习的重要性。

      四、指导朗读练习,语言要突出点拨性

      练习前的提示,要点到关键处。使用的语言越简洁、精练、明快越好。话,尽量不要多,应留有余地。

      练中指点,要选准时机,最好先设法让学生在练中“八仙过海,各显其能”。教师的指点,要指在主要矛盾的集中点,点在总体发展的矛盾转化上。因此,指点所用的语言要含蓄丰富,锋芒锐利而不外露,或一语捅破,或迂回婉转,或旁征博引。

      练后重在评讲。评讲一要及时,二要评优,三要运用学习,用练习中表现出的个体优势,去克服练习中表现出的总体劣势。这就需要抓典型,用典型去回答普遍存在而又有待解决的典型问题。教师要使用点拨性语言,从量上说宜少不宜多;从质上讲宜针对性强不宜泛泛而谈。

      综上所述,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抓住重点有感情地范读,用激励性语言有目的地指导朗读,使学生从正确的朗读中去理解课文,感受课文的思想感情,与作者产生共鸣,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因此,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注重朗读的语言艺术,加强朗读训练,是上好语文课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上一篇:如何运用多媒体提高英语课堂效率
下一篇:浅谈正确引导班级舆论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