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完成
6月18 日14 时许,在完成捕获、缓冲、拉近和锁紧程序后,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紧紧相牵,中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取得成功。对接完成、两飞行器形成稳定运行的组合体后,航天员于17 时22 分进入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
神舟九号飞船于16 日傍晚搭载3 名航天员进入太空。根据既定的飞行方案,飞船将在轨飞行十余天,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进行两次交会对接,第一次为自动交会对接,第二次由航天员手动控制完成。根据飞行方案,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自动对接形成组合体后,航天员将在地面指挥与支持下,完成组合体状态设置与检查,依次打开各舱段舱门,通过对接通道进入天宫一号实验舱。
组合体飞行期间,由目标飞行器负责飞行控制,飞船处于停靠状态。3 名航天员将在飞船轨道舱内就餐,在天宫一号内进行科学实验、技术试验、锻炼和休息。此后,3 名航天员将返回飞船,依次关闭各舱段舱门。飞船自主撤离至距目标飞行器约400 米处,然后自主控制接近目标飞行器,在140 米处停泊,转由航天员手动控制。
航天员随后将通过操作姿态和平移控制手柄,瞄准目标飞行器十字靶标,控制飞船逐步接近目标飞行器,至对接机构接触,完成手控交会对接。3 名航天员再次进入天宫一号驻留。
飞船返回前,3 名航天员将返回飞船返回舱。两飞行器分离,航天员手动控制飞船撤离至140 米处,飞船转为自主控制,继续撤离至5 公里外安全距离。
之后,飞船返回着陆场,地面人员将及时完成航天员搜救和返回舱回收;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则变轨至370 千米自主飞行轨道,转入长期在轨运行。
◆相关链接
中国载人航天大事记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自1992 年全面展开,1999 年11 月、2001 年1 月、2002 年3 月、2002 年12 月分别完成了4 次无人飞行试验,对工程总体和各系统从发射到运行、返回、留轨等进行了全面考核。
2003 年10 月15 日,航天员杨利伟乘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圆满完成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在太空飞行14 圈,历时21 小时23 分。
2005 年10 月12 日至17 日,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乘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成功进行了中国第二次载人航天飞行,历时115 小时33分,实现了多人多天飞行。
2008 年9 月25 日至28 日,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乘神舟七号载人飞船,成功进行了中国第三次载人航天飞行,在太空飞行46 圈,历时68 小时。翟志刚穿着中国研制的飞天舱外航天服成功完成中国航天员首次空间出舱活动。
2011 年11 月3 日和14 日,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进行了两次空间无人自动交会对接,突破和掌握了自动交会对接技术。
上一篇:如何增强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下一篇:动物“医生”治疗人类疾病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