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资讯 > 教育 > 阅读新闻

把满满的爱洒向孩子

     小学阶段在人的一生中是启蒙智力与能力、培养优良品德和良好生活习惯的最佳学段。小学教师的品德修养尤为重要,小学教师应“从小事做起,牢记学校无大事,事事有教育, 教师无小节, 处处是楷模的教诲”。小学教师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师德意识和修养。

      一、热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必须有老师的“大”爱来呵护学生的成长。在教师工作中,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教育功能呢?关键也是一个 “爱”字,即热爱学生。热爱学生是教育的灵魂,是热爱教育事业的直接体现。热爱学生,使学生在心理上得到满足,从而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育。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爱谁, 只有爱孩子的人才会教育孩子。”教育根植于爱,爱心是打开小学生心扉,开启小学生道德和智慧,塑造小学生美好人格的金钥匙。在和蔼可亲、笑容可掬、民主宽容、公平无私、刚柔相济的教师面前,小学生会觉得自由愉悦,与教师心灵相通,情感交融。在升学竞争、分数第一的教育现实面前,老师应一碗水端平,赏识好学生,喜欢“坏”学生。多一把尺子衡量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倾注自己的全部情感,换回学生真心的拥护和爱戴。对暂时学习困难的学生,更要持宽容的态度,不厌弃,诲人不倦,耐心帮助,期待进步。爱学生就不会发生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事情。

      二、尊重学生是成为优秀教师的前提

      小学生是公民,他们有一定合法权益和人格尊严。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和爱护学生就是平等地对待学生,并给予热情的帮助和耐心的引导。有个别教师只喜欢成绩好的学生,不喜欢成绩差又调皮的学生,还有的根据学生的家庭状况来权衡自己对学生的态度。这是对学生教育不利的行为。因为学生都有独立的人格,有个人的需要、愿望和尊严。教师的尊重、爱护既是他们的好胜心、自尊心、自信心的满足,又是对他们行为的肯定。训斥、讽刺、挖苦,甚至体罚学生的做法,同人民教师称号是不相称的。只有尊重、爱护学生,学生才会更加信任、尊敬教师。有一次,我刚走进教室就看见两位调皮的学生在追逐、打闹,整个教室乱哄哄的,当时,我真想把他们叫到一边,好好教训一番,给他们点颜色看看,可冷静下来一想:不行,不能这样做,要是他们不服气怎么办?于是我亲切地问他们:“你们两个人在玩什么游戏呀?”我的话刚说完,这两位同学就你一句我一句地争论起来。我明白了这件事的真相后,耐心引导他们分析自己的行为,使他们从思想上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能诚恳地对我说:“老师,我错了。”通过这件事使我明白了作为教育者要教育好下一代,要从尊重学生的自尊出发,让学生有说话的机会,不仅从行动上使学生受到教育,还要从思想上达到一致的效果。教师有稳定的情绪,有助于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教师坚韧的意志,有助于学生形成坚毅的品格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

      三、热爱学生,就要信任学生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任何学生都期望获得老师的关注和信任。可以说,信任是督促学生不断进步的内在动力。因此,教师应准确把握学生这种特点,给学生更多的信任,使他们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健康成长。如开展 “小老师”“小主人在行动”“我的小目标”“我学会了……”“我上了光荣榜”“我真后悔”等主题活动。由此,使学生逐渐养成遵守纪律的习惯,体验到自己具有督促自己的力量,从而增强道德认识,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和学习习惯,提高他们的自理能力。

      教育事业,任重道远,热爱教育事业必须从热爱我们的孩子做起,把满满的爱洒向孩子,献身我们的教育事业。

     






上一篇:乡村拔河比赛
下一篇:怎样做好现阶段家访工作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