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学设计和课堂调控的关系
教学设计是教师对教学过程的预设、准备环节,而在我们实际授课过程中,会有许多的“突发事件”或是“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这就需要我们老师的现场调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课堂调控”。在完整的教学设计下,要再加上老师良好的课堂调控能力,才能上好一堂课。因此,课堂调控也是很关键的一种教学手段。教学设计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课堂调控是上好一堂课的必然。
今年刚开学的时候,对于上课还不是很熟悉。在如何面对孩子上课纪律的问题上,突然感到有些茫然,不知道该用一种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接触这群活泼、调皮的学生。因此我遇到了几乎所有新老师都会遇到的问题——课堂纪律的管理。上课时,孩子们都很活泼。回答问题也很随意,甚至还有交头接耳的现象,或者是敲打作响的现象。这让我很苦恼、很头疼。时间久了,影响了整个课堂的秩序,再加上时间的不充足,会严重地影响原有的教学设计,要随时调整课堂设计环节,以应变课堂上的突然的变化。
为了不改变老师原来的教学设计,也为了维持良好的教学环境,必须要有效地管理课堂纪律,做好课堂调控。
我们应该正确对待学生的课堂行为,对他们的不良课堂行为要灵活应变。比如我们班有一个女生走神现象特别地严重,她有时很活泼,积极性特别高,有时候坐在那儿听课时,就开始走神了,不听课,头扭向窗外,出神地望着窗外,要不就自己看书,不跟着老师的思路走。我每次都会悄悄走到她的身边,轻轻地拍一下桌子,要么碰她一下,让她意识到自己又走神了,赶紧调整状态。
一直感觉应该严厉地批评她,幸好没有在课上公开的指责她,否则不仅会影响课程的进度,而且会伤害到她的自尊心。像这种行为影响了该生自身的学习,但毕竟没有干扰到其他同学的学习,因此教师不宜在课堂上停止教学而公开指责学生,以免成为全班学生的注意中心。所以,对待这种课堂行为,我们还是应该采用向其发问、课后谈话、暗示制止等措施,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能够自己调整好学习状态。
这是一种情况,当然还有一种是明显干扰课堂行为的情况,包括上课喧闹、戏弄同学和同学交头接耳等现象的出现。对于这种行为适当的惩罚也是必要的,但是绝对不可以采用挖苦、威胁、隔离、奚落或体罚等惩罚手段,因为我们的宗旨是要为学生创办一个快乐的学习环境,要让孩子们感受到我们对孩子们的爱和关心。
例如我们班有一个小男孩,上课特容易走神、爱搞小动作、跟同学交头接耳,严重影响了整个班级的课堂秩序。每当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会先以“温柔的警告”示意他。结果这个孩子不仅不听,反而更变本加厉。此时,我的忍耐度也要超过极限了,开始批评他。为了不影响我们的课堂进度,我只能与他“速战速决”,尽快安抚他,接着讲课,他几乎每节课都会这样,次数多了,我用这种方法来管教他,效果不明显了。这个调皮的孩子也就成了让我每堂课都头疼的大麻烦了。
后来一次课上,他表现得比平常好了很多,我就很随意地表扬了他,说:“我们班的某某同学,今天表现得特别好,目前为止是咱们班里纪律表现最好的一个同学了。”结果出乎我意料之外的是,他这节课的纪律真的比平时要好很多。
课后我仔细思考其中的原因,是什么促使他这节课表现得那么好,我以后该怎样来规范他呢?我明白了,对待不同的孩子是要运用各种不同的手段的,课堂纪律管理是课堂调控中的一个大问题,教师要运用适当的管理策略来预防或减少课堂活动中的不良行为的干扰。
经过这个孩子的教训,在以后的课堂纪律的管理上,吸取了经验,采用了几种新的策略,略见成效。
首先,设立行为规则。在上第一堂课的时候,我就跟孩子们立下了规矩,一系列上课应该遵守的规定。对于能严格遵守规则行为的对其进行表扬,给予加标志的奖励,对于违反规则的给予斥责和扣标志的惩罚。这样一来,孩子们清晰地意识到了自己哪些行为是可以做的,哪些是不可以做的,让孩子们有规矩可守。
其次,对孩子们多表扬、多鼓励。当孩子们在课堂上表现得很好时,我们老师应该给予肯定,让孩子们知道,原来我的进步老师是看在眼里的。还要经常对孩子们保持微笑、表扬,拍拍学生的肩膀、头,多注意他们等等。这些做法孩子们会明显地感觉到,老师是很关注我的。而且对鼓励孩子也是非常有效的。大部分的孩子会因为老师的表扬、鼓励,而有所改变,有所进步。相反,采用训斥手段,效果不明显不说,而且会造成反效果的出现。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大部分的教师习惯于将学生的良好的课堂行为看作是理所当然的,只对学生们的冲动行为或不好的行为予以注意,以前的我也是这样的。后来我体会到这样做是不恰当的,我们应该将学生良好的课堂行为当作是孩子们的进步,给予表扬与赞赏。课堂调控包括很多方面,在这里主要指的是课堂纪律的管理,每个班级只有维持一个合理的、轻松的、舒适的学习环境,才有利于我们上好每一节课,才能更好地按照我们的教学设计来上课,完成我们每节课的教学目标。
上一篇: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下一篇:如何在政治课教学中把握好“度”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