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农产品滞销问题需信息“开路”
前天本报A4 版对我市部分个体种养户的农产品滞销进行了报道(详见:http://www.hynews.org/news/2012/0827/article_26763.html),而眼下正是夏末大批农产品收获季节,包括一些水果在内的很多农产品都获得了丰收。农产品丰收了,能不能以较好的价格售出,增产增收,是农民最关心的事情。由于很多农产品不易久储,且容易受市场因素影响,因此,时而出现 “一果难求”的尴尬局面,时而又出现“滞销”的现象。
我市是农业占比较大的地级市,一些农产品要实现顺利销售,如果只依靠本地市场,有很大难度。农产品也应该“走出去”,走出当地市场,走向市外,不靠上门收购。农民抓生产在行,专注于扩面积提单产,至于卖给谁则无从下手。大多数农户靠的是去年的行情决策进行生产,产量多了没地方储存,就指望可能上门的收购商拉货,收购商给多少钱就卖多少钱,不然只能烂到地里,损失更大。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消费市场逐步扩大细分,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已由“能吃上”、 “吃得饱”向“吃得好”转变,更多地考虑农产品的营养和安全。
因此,农产品要“走出去”,不只要有新品种,还需要相关部门的引导,引进新标准,包括种植标准、施肥标准等等,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才能获得更大效益。以连平县为例,近年来,该县大力发展鹰嘴蜜桃等生态产业,并且在市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与帮助下,现已取得了丰硕成果,其中该县的鹰嘴蜜桃近年被列入国家东江上游特色水果带发展项目,规划未来5 年要发展到8 万亩,种植的蜜桃受到好评,种植户更是不必担忧销售。
此外,农户还需及时获取看得见、听得懂、用得上的信息,在丰收的同时实现均衡上市、错峰填谷,增强市场调剂能力,化解大量集中上市风险,确保收益。
吴奕镇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今年9月10日是我国第41个教师节,主题是“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谱写教育强国建设华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