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社会热点 > 阅读新闻

我市“善治河源”助学金昨日发放 千名贫困学子获资助

魏敏敏在高新区打暑假工挣学费

 

     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赖泽华及爱心企业代表为贫困学生发放助学金

   知识改变命运。对于许多贫困家庭的莘莘学子来说,上大学也许是他们改变命运、改变贫困的最好途径。然而,有这样一群贫困家庭的孩子,他们虽然考上了大学,却因凑不齐学费而苦恼,有的甚至选择了放弃。昨日上午,“善治河源”助学活动助学金发放仪式在市委党校举行,1000 名贫困家庭大学新生受到资助,得圆大学梦。

发放300万助学金

      据悉,“善治河源”助学活动是市民政局根据市委、市政府的部署,组织实施的一项惠民工程,是民政部门贯彻落实市委六届二次全会精神,以实际行动帮助贫困家庭解决实际困难、为人民幸福而发展的积极举措。我市2012 年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启动后,市民政局积极动员社会爱心企业、爱心人士为助学活动定向捐款,广东大顶矿业股份有限公司等我市16 家爱心企业定向捐款300 多万元,为“善治河源”助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

      这项活动的资助对象是2012年参加高考,被本科以上院校录取的河源籍贫困家庭大学新生,资助标准是一次性资助每人3000元。名额分配按每个县区基数50 名,加上本县区2012 年普通高考(普通类)本科入围人数的10%的原则,确定源城区58 名,东源县104 名,和平县147 名,龙川县201 名,紫金县158 名,连平县108 名,市直224 名,全市合计1000 名。昨天现场参加助学金发放仪式的受助学生代表310 名,其余690 名受助学生的助学金将由各县区民政局和市慈善总会在近日发放完毕。

      助学金发放仪式上,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赖泽华说,希望民政部门牢记宗旨,履行职责,充分发挥在改善民生中的重要作用,探索建立困难家庭大学生救助长效机制,有效动员和整合社会资源,力求走出一条政府救助与社会救助相结合的路子,力争使全市所有的贫困学生实现求学理想;希望社会各界弘扬美德,乐善好施,积极为我市慈善事业发展贡献力量;希望广大受助同学刻苦学习,自强自立,珍惜这次改变命运的机会,勤奋学习,力争早日成才,奉献社会,回报父母,以实际行动感恩社会、传承爱心。

不用为学费犯愁了

      “ 这笔资助对于我们来说犹如雪中送炭!”来自源城区新江街道龙尾坝社区的邓文斌激动地说。今年高考,他以634 分考上了中山大学,然而6800 元一年的学费加住宿费让他一筹莫展。如今,3000 元的助学金解决了他的燃眉之急,再加上亲戚朋友的资助,他不用再为学费犯愁了……

      走进邓文斌家,几乎是家徒四壁。父亲早逝,母亲独力支撑着这个家,两年前,姐姐又患上了忧郁症,让这个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母亲为了照顾患病的姐姐,只能在家接点手工活来做,每月只能赚得300到500元,而姐姐吃药每月要花近1000 元。除了政府每月180 元的低保外,这几年全家人的生活和姐姐治病的钱全靠亲戚朋友救济。

      “接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我忍不住流下了眼泪。”邓文斌妈妈说,“文斌从小就很懂事,学习也很努力,他常常安慰我,叫我不要担心,以后会好起来的。” 文斌的争气让她很欣慰,这么多年的坚持和付出没有白费。“如果没有政府和好心人的帮助,恐怕很难筹集到这么多的学费。”妈妈说,“感谢党,感谢政府,感谢社会好心人的帮助!希望文斌将来能有出息,回报社会,不要让帮助过他的亲戚朋友和社会上的好心人失望。”

怀感恩心努力学习

      找到魏敏敏时,她还在高新区一家电子厂里打工,流水线上她手脚麻利地完成着自己的工作。1993 年出生的魏敏敏,今年才19 岁,初三开始,便半工半读,自己挣学费,今年高考,终于考上陕西渭南师范学院。但一年7000 多元的学费加住宿费又让她犯难了。

      据介绍,魏敏敏是家中长女,下面还有4个弟妹在读书,最小的弟弟,今年才上小学四年级。家庭负担本来就大,更不幸的是,两年前爸爸病倒在家,妈妈要照顾患病的爸爸,要打工抚养5 个儿女,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懂事的魏敏敏为减轻妈妈的负担,初中毕业后,便利用暑假时间去了惠州一家电子厂打工,一个月也有1000 多元的收入,这样就解决了自己高一的学费和伙食费。此后,每年暑假,魏敏敏都会在河源、惠州、东莞等地打暑假工,解决自己的学费和伙食费,直到高中毕业。

      今年高考一结束,魏敏敏就来到了高新区一家电子厂打暑假工,为筹集大学学费做好准备。到8 月底,魏敏敏算了一下,自己挣了近3000 元。得知“ 善治河源”助学活动要资助她3000 元学费时,魏敏敏感激之情溢于言表,这样她的学费就基本解决了。魏敏敏说: “在大学里,我一定好好学习,毕业后也会常怀感恩之心,不让帮助过我的好心人失望。”

更多信息详见河源民生论坛:http://bbs.hynews.org/search.php?mod=forum&searchid=1&orderby=lastpost&ascdesc=desc&searchsubmit=yes&kw=%D1%A7%C9%FA

      本报记者 谭兴孚 通讯员 刘国华 文/图






上一篇:水毁路面修了几个月还没完工 市民烦了 维修方盼理解
下一篇:未经机主同意就更换送修手机主板 店方被投诉给予赔偿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