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民热议“不上班或被定为精神病”
近日,上海卫生局表示,将在辖区开展疑似精神病患调查,“调查清单”中,有无故不上学、不上班、不出家门、不和任何人接触等行为异常人员将被列入疑似精神病患。就是这份“调查清单”引来网友们的质疑:按照这样的标准,中枪的人岂不是太多了?
“如果你过分话多,说个不停、活动多,到处乱跑,乱管闲事;又或者对人过分冷淡,寡言少语、动作慢、什么事情都不做,甚至整天躺在床上,无故不上学、不上班、不出家门、不和任何人接触,如果你又住在上海,那你就要小心了。”看到上海的疑似精神病调查,网友“冰凌子”这样倜侃,网友“是不是”附和道:“照这么算,乔布斯、盖茨、陈景润都是疑似?宅男宅女快去自首吧!”而网友“金摇篮”则对调查的可操作性有疑问,“如何知道别人在家还是没在家。监控吗?那得拿出别人是犯罪分子的证明,别人不是,那是谁授权你监控的?就算监控,别人的门是关着的,你没法摄像,你怎么证明别人出门还是没出门?”
精神疾病对我们的社会来说是个沉重的话题,对公共安全更是一种潜在威胁,从这个角度上说,上海市对于精神病人进行早期筛查并提供相应的治疗是值得肯定的。然而,精神病筛查应该慎之又慎,正如网友们所担忧的那样,将无故不上学、不上班、不出家门作为精神病的筛查对象,是否条件过于宽泛?而且是不是 “无故”,只有当事人自己知道,外人如何判断?在这样的标准下,如何杜绝“被精神病”的现象?所有公共政策,仅有善意与正义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在逻辑、法理、程序方面都经得起检验,否则很容易“好心办坏事”。
本报记者 郑婷影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