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埔小学新建教学楼落成 227个外来工子女进校园就读
高埔小学,孩子们在新教学楼里上课
9 月份是新生入学的月份,看着崭新的教学楼,埔前镇高埔小学的师生们别提有多高兴了。而且,因为新教学楼的落成,这学期高埔小学还能为高新区和埔前附近的外来工子女们多提供227 个上学的机会。
小候鸟们的公办学校
高埔小学的学生,多数是来自外省的外来工子女。在这所学校,他们没有统一的校服,但衣服上面挂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校卡;他们没有多媒体教室和先进教学设备,却享受着和其他同龄的城市学生一样的关爱……
高埔小学位于205 国道旁,地处高新区中心,正是这样一所公办学校,容纳有838 名学生,而超过四分之三的学生是跟随父母来到河源的小候鸟。该校校长胡红辉介绍,在过去,学校的办学条件十分艰苦,学校仅有600 余名学生。新教学楼建好后,学校确定这个学期将使用新教学楼作为教学场所。
“新楼可以投入使用了,我们马上通知在附近工业园上班的家长,学校增加了200多个学位,当时很多外来工父母十分高兴,很快就来学校报名了。”胡红辉说,虽然现在学校许多设备还不齐全,但是提供这些学位却能够让许多外来工子女读上书,对他们来说意义重大。据介绍,学校的学生除了有近 200 名是本地生源之外,其他都是来自四川、贵州、湖北等地,最远的还有来自黑龙江。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俞秀兰已经在高埔小学教了 21 年书,她告诉记者,由于学校接收的外来工子女学生比较多,他们在教学工作中会付出更多的关心。
“有些外来工子女刚到河源不久,会对学校的环境和周围的师生产生陌生感,不懂得跟别人沟通交流。”俞老师说,在新学生到校之前,老师会事先与家长沟通,比如外来工子女的性格和生活习惯,都一一进行了解,“我们都把他们当做自己的孩子,无论是本地学生还是外地学生,我们都有责任去培养他们”。
俞老师还说,学校老师会给这些来自外省的孩子介绍广东本地的风俗,并通过让同学们自主发言,促使他们进行语言、文化上的交流,“ 有一次,几位贵州籍的学生向大家介绍老家的情况,他们讲得很好,都越讲越兴奋,而课堂上的其他人也会向他们提问。”
小候鸟绽放灿烂笑容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这些外来工子女在生活、学习上十分刻苦,独立能力也很强,在学习上只要给他们鼓励,他们就会觉得十分满足。
郭旭,就读于该校一年级,是四川籍学生,父母亲都在高新区上班。今年刚刚来河源的她,对学校环境适应很快。“我刚刚来这里上学不久,老师还选我做班长。”郭旭高兴地说,父母很多年前就来河源打工,自己的姐姐也在河源成家,今年她被接到河源,并且来到高埔小学读一年级。“ 我很开心,认识了很多同学,老师也对我很照顾,我很喜欢这里。”郭旭告诉记者,她现在是班长,很多孩子都向她看齐,这让她感觉特别自豪。
课间时候,孩子们一涌而出,在简单的操场上活动,尽管没有体育器材,但这群随父母工作的“流动之花”依然绽放着灿烂的笑容。采访中,孩子们对于记者手中的相机十分地好奇,他们纷纷表示以前没有见过单反相机,并一再要求记者为他们拍合照。
本报记者 吴奕镇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