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公里不平山路成运输瓶颈 种植户不愁销路愁“出路”
通往陈俊强种植园的道路颠簸不平
东源县船塘镇是广东省最大的优质板栗种植基地、全省首个板栗专业镇,全镇板栗种植面积高达10 万亩,种植农户有1.2 万多户,板栗的种植和收成给当地村民带来丰收的喜悦。可是,该镇屋头坑村的种植户陈俊强却因为两公里的黄泥路难走,近两万斤的板栗要依靠摩托车来回搬运。不仅是板栗,每年收成的水晶梨、油茶也要用这种“蚂蚁搬家”的方式运送出去。
颠簸路掐住“喉咙”
阻碍村民将板栗运到山下,也阻挡着游客进园采摘板栗的,是一条穿过该镇桉树林的黄泥路。当地种植大户陈俊强介绍,这条两公里长的山路只要一下雨,前往种植地的路段基本上都是水坑,连人力车都难以行走。“晴天还好,可以勉强骑摩托车上来种植园,要是下雨的话这条路就不能通过了。”陈俊强还说,板栗成熟这 10 多天里,不断有朋友、游客要来种植园,但是由于道路不通畅,他们只能将车停在镇上,然后步行上山打板栗,这样不仅降低了种植园的吸引力,而且在往外销售的环节上也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记者坐着陈俊强的摩托车从镇上来到种植园,看到途经路段的宽度约为一米左右,并且在雨水的冲刷下形成了很多深浅不一的水沟,一路上颠簸、崎岖不平。陈俊强种植有150 亩板栗,除此之外还种植有水晶梨 150 亩和油茶树500 多亩,附近还有几家种植户。陈俊强说,用摩托车运送的话每次只能运送一到两箱,才八九十斤,加上山路崎岖,板栗的外壳虽然很硬,但是经一路颠簸很容易出现外壳破裂,果肉就会坏掉。
销路不愁愁“出路”
陈俊强告诉记者,为了将板栗运出去,他只能靠自己用摩托车一车一车运到镇上去卖,不过到现在仍然有一半的板栗没能运出去,“路太难走了,雇别人用摩托车来运他们都不肯。”
不单单板栗运送成问题,陈俊强称,就在8 月份,从这条小路进去,里面种植的水晶梨产量超10 万斤,却有七八万斤运不出去,让几个种植户白白损失了几十万元,“去年已经吃过一次亏,烂掉了很多好梨,今年损失更大。”
同在船塘镇,同是水晶梨和板栗,同样是2008 年开始种植,由于品优质好,销路不愁,其他种植户已经尝到了丰收的甜头。然而,这些农产品运不出去,行情再好对屋头坑村的种植户来说也意义不大。陈俊强认为,销路没有问题,真正的难题在于“出路”。
想修路苦无资金来源
为了应急,陈俊强曾先后花了两万余元购买砂石去铺垫最差的路段,然而很快又被雨水给冲坏。陈俊强说:“要修水泥路才行,可是两公里水泥路需要20 多万元,这个钱我一人出不起。” 一名村民向记者透露,虽然同样的问题,屋头坑村几十户村民都要面对,但陈俊强的果园面积最大,比其他人加起来都多,所以其他人虽然希望路能修好,但都不愿意出钱。
随后记者来到船塘镇镇政府,分管科技工作的副镇长刘伟明表示,该条道路并不属于村村通公路范围,“政府不可能把每条路都打成水泥路”。刘伟明建议以村集体名义向镇公交办反映情况,“看看有没有给大型种养户的修路指标”。据了解,刘伟明提及的“大型种养户修路指标”在船塘镇已有成功先例。三河村板栗种植户张伟亮也曾苦于道路不通,运输困难,反映情况后,镇政府帮助其向公路部门争取到了种植大户修路补贴指标。国家财政补贴一部分,镇财政配套了一部分,张伟亮个人出资9 万余元,最终将两公里山路修成了水泥村道。
本报记者 吴奕镇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