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资讯 > 教育 > 阅读新闻

农村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几点看法

     数学知识的学习几乎都离不开计算。因此,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部分。目前小学生的计算准确性不高,小学生在计算中经常会出现的错误有:一是算理不通;二是计算方法没有掌握;三是没有良好的计算习惯。

     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在计算能力方面达到“熟练”、“比较熟练”、“会”三个层次;在计算的范围上做了“四个为主”和“三个不超过”的明确规定。那么,如何加强计算教学,提高计算能力呢?

     一、严格教学要求是前提

     教学大纲在计算教学上要求达到三个层次,具体地说,就是对一位数的加减法、表内乘除法等最重要的口算要求达到熟练;对于除此以外的基本口算,万以内的加减法和用一两位数乘、除多位数的笔算,要求达到比较熟练;对于三位数乘、除多位数的笔算只要求会算。在小学阶段,特别是小学中低年级,是计算教学的重要阶段,必须过好计算关。

     要过好计算关,首要的是保证计算的正确,这是核心。如果计算错了,其它就没有意义了。但如果只讲正确,不要求合理、灵活,同样影响到计算能力的提高。如:20 以内的加减法,有的学生用凑十法和用看加算减计算,有的则靠摆学具或掰手指、脚趾、逐一数数做加减法,计算结果都正确,但后者显然达不到要求。又如:在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中,有各种计算方法,可从低位算起,也可从高位算起,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具体分析,灵活运用。在三四个数的连加中,关键是会凑整,如果不会凑整,也影响到计算的正确度,要做到比较熟练也是困难的。学了运算定律和速算方法后,如果不会运用,即使计算正确,也达不到教学要求。因此,严格按教学要求进行教学,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前提。

     二、讲清算理是关键

     大纲强调,“笔算教学应把重点放在算理的理解上”。学生掌握计算法则关键在于理解。既要学生懂得怎样算,更要学生懂为什么要这样算。如教学《用两位数乘法》,要使学生理解两点:①24×13,通过直观图使学生看到,就是求13 个24 连加的和是多少。可以先求出3 盒的支数是多少即3 个24 是多少,再求10 盒的支数是多少,即10 个24 是多少,然后把两个积加起来,从而让学生知道,计算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要分两步乘,第三步是相加,这样使学生看得见,摸得着。通过例题教、学,让学生在操作中理解算理,掌握算法。②计算过程中还要强调数的位置原则, “用乘数个位上的数去算”就是求3 个24 得 72,所以又要和乘数3 对齐写在个位上。“用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就是求10 个24 个得240,所以4 要写在十位上”,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数位对齐的道理。

     三、思维训练是核心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计算教学要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核心,重视并加强思维训练。

     如何加强思维训练呢?

     1、提供思路,教给思维方法。过去计算教学以“算”为主,学生没有 “说”的机会。现在稍为重视“说”的训练,但缺乏说的指导。因此必须给学生提供思路,教给思维方法。如在教第六册混合运算74+ 100÷5×3 时,可引导学生复习混合运算顺序,然后结合例题思考,并用符号勾画出运算顺序,让学生说出:这道题里有几种运算方法,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使学生沿着图示指引的思路,按顺序、有条理地思考和回答问题。可引导学生这样说:这道题有加法、除法和乘法,先算100 除以5 的商,再乘以3 的积,最后求74 与积的和。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2、加强直观,重视操作、演示,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在操作时要让学生看懂,并把操作和语言表述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发展学生的思维。如第一册在20 以内的进位加法中配合直观操作,突出计算规律的教学,让学生体会 “凑十”过程,边动手边思考,用操作帮助思维,用思维指挥操作,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探求合理、灵活的算法,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要在学生掌握基本算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探求合理、灵活的算法,尽快找到计算捷径,形成灵活多变的计算技能。如:根据0 和1 在计算中的特征,在掌握简便算法的基础上可进行口算。如:240×300。又如102 与78 相乘的积是多少?可引导学生探究:102 × 78=(100 + 2) × 78=7800 + 156 = 7956。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4、重视估算,准确判断,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

     在估算教学中,要认真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进行准确判断,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如 693 扩大8 倍大约得多少? 693×8 应等于 5544。要学生用估算的方法检查积的最高位有没有错误,首先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准确判断,693 接近700,用700×8 等于5600,693 小于700,积小于5600 是正确的。从而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

     四、培养认真、刻苦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根本

     培养学生认真、严格、刻苦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计算习惯是加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大量事实说明,缺乏认真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计算上造成错误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重视良好计算习惯的培养。那么,要培养哪些习惯呢?

     1、校对的习惯。计算都要抄题,要求学生凡是抄下来的都校对,做到不错不漏。

     2、审题的习惯。这是计算正确、迅速的前题。一要审数字和符号,并观察它们之间有什么特点和内在联系。二要审运算顺序,明确先算什么,后算什么。三要审计算方法的合理、简便,分析运算和数据的特点,联系运算性质和定律,能否简算?不能直接简算的可否通过分、合、转换、省略等方法使运算简便?

     3、养成仔细计算、规范书写的习惯。要求按格式书写,字迹端正、保持作业的整洁美观。

     4、养成估算和验算的习惯。首先要掌握好验算和估算的方法;其次要把验算作为计算过程的重要环节来严格要求;再次要求学生切实掌握用估算来检验答案的正确程度。

     五、加强训练是途径

     计算能力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长期训练逐步形成的。训练时要注意:

     1、突出重点。如万以内的加减法,练习的重点是进位和退位。要牢记加进位数和减退位数,难点是连续进位和退位;两三位数的乘法要练习第二、第三部分积的对位;小数的计算则注意小数点位置的处理,加、减、除法强调小数点对齐,注意用“0”占位;简便运算则重点练习运用定律、性质和凑整。在组织训练时必须明确为什么练,练什么,要求达到什么程度。

     2、打好基础。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口算方法,根据各年级对计算的要求,围绕重点,组织有效训练,逐步达到熟练。凑整的训练一定要加强,要教给学生迅速观察、判断、凑整的能力。同时要加强乘、加的口算训练,如两位数乘三位数176×47,当用7 去乘被乘数的十位时,还要加上6×7 进上来的“4”,所以“7×7+4” 这类口算必须在教学之前加以训练。除数是两位数,商是二、三位数的除法,试商是难点。如果两位数乘以一位数的口算不过关,试商就困难。估算能力不强,试商也直接受到影响。到了高年级一些常用的口算,如 3.14×2,3.14×3……及小数0.5,0.25,……化成分数数是多少及这些分数化成小数是多少,也要作为基本口算常抓不懈。

     3、掌握简便运算的方法。简算的基础是运算性质和运算定律,因此,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很重要。在小学四则运算中,几种常用的简算方法学生必须掌握。

     4、训练要有层次,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训练形式要多样化。算法多样化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不能片面追求。另一方面,在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比较、归纳,形成较为高效的方法,并对一些基本的计算通过多种方式达到熟练。






上一篇:中学地理有效教学之我见
下一篇:尽量让自己快乐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