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社会热点 > 阅读新闻

“政府购买社工服务”模式有望在源城区全面推广

社工为老人提供修电器服务。

     在一声声亲切的呼唤声中,独居老人林道富夫妇笑开了花,向社工们竖起了大拇指。近日,在源城区新江街道城西社区,源城区明镜社工中心开展的老年人服务活动让老人们沉浸在欢乐的海洋中……

      这是新江街道办购买该社工中心3 项社工服务后,第一次为老年人提供服务活动。这种政府购买社工服务的模式,在我市属于首例,新江街道表示,这是一次“摸着石头过河”的尝试。

      第一个“吃螃蟹者”

      源城区明镜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成立于去年2月,是源城区第一家非营利性专业社工组织,至今运转了一年多时间,中心有3名科班出身的社会工作专业社工。明镜专注于社区家庭领域、妇女儿童及青少年领域的服务,致力成为一家综合性的社工服务机构。

      “一年来,中心主要是用自有资金在为有需要人群服务。”明镜创办之初,有着多年社工工作经验的明镜负责人王国华没想到,社工服务在河源的生存会如此艰辛。了解过多个城市社工工作的王国华知道,社工组织想要可持续发展,必须得到政府的支持。

      今年4 月,带着尝试的心情,他走进了源城区新江街道办,没想到的是,他的想法与新江街道办一拍即合。随后,新江街道与明镜社工中心一起,走街串巷深入到居民家中,摸底调查,了解他们的需求,足足准备了两个月。

      6 月,该街道办花12 万向明镜购买了3 个社工服务项目,分别为龙尾坝、城西、城南3 个社区的居民提供青少年服务、老年人服务和家政服务,这是我市政府向社工组织购买社工服务项目的首次尝试,该区共有1.5 万左右的常住人口受惠。

      居民的接受需要时间

      “这服务很好,关键还是免费的。” 昨天,明镜社工中心来到城南社区开展家电维修服务,受到了居民的拥护,欧阳先生把家里坏掉的风扇送来修理,他说出了居民们的心声。

      的确,社工服务开展一个月来,电器维修、暑假夏令营、探访独居老人等活动都受到了居民的好评,王国华说:“只要接受过我们的服务,没有不称赞的!”只不过,目前为止,社工的服务比较被动,都要通过呼吁,还不曾出现过居民根据自己需求找上门的。而且,居民对社工存在误解,他们常有这样的疑问:你们是街道的工作人员吗?需要收费吗?我为什么要接受你的服务……针对居民的质疑,明镜社工中心虽早有预料,却也难掩无奈,“我们之所以注重宣传,只不过想让我们的服务对象卸下心防,其他的,只能让时间证明一切了。”

      按照协议,明镜社工中心要分别为龙尾坝、城西、城南3 个社区每个社区配备一名专业社工,也就是说,政府投入的资金除了负责日常行政开销、活动经费,还要支付社工工资,还是比较紧张。“从外国及港澳地区的经验看,社会服务及社会工作的经费,政府投入60%左右,社会投入40%左右。如今社会对于社会工作的投入严重不足,显得政府投入‘一家独大’,实际投入的总经费远远没有欧美国家及港澳地区多。”王国华坦言。

      “幸福社区”需要社工服务

      新江街道办副书记黄永生参与了社工服务购买过程,在他看来,在某种程度上,政府常规套路的服务并不能完全满足百姓的需求,而社工的角色很超然和独立,其“第三方”的身份,更容易被居民所接受。另外,新江街道办之所以爽快地“埋单”,与该街道正在建设的“幸福社区”项目也有关系。记者在源城区“幸福社区”项目的建设方案中看到,要成为“幸福社区”,其中有一项量化规定,“社区要成立2 个以上社区社会组织,并每月开展2 次以上活动”,可以说,正是冲着这个量化考核,明镜社工中心的出师才那么顺利。

      为了让居民“更幸福”,新江街道早就有了与专业社工组织合作的意愿。而最终选择明镜社工中心,除了其专业性,新江街道也看重其背后的高校资源,该机构共有100 多名义工,其中大部分义工是河职院的大学生,具备不同的专业技能。在政府购买社工服务的方式上,目前存在岗位购买和项目购买两种形式,这一次新江街道选择的是“项目购买”,这有利于保持服务的专业性和独立性,提高服务效果。

      评估机构给社工服务打分

      现在,“小政府、大社会” 渐成共识,政府开始转变职能,开始为社会这个主体让渡和创造空间,让专业社工为居民服务,就是其中一个有力的体现。

      “尽管如此,在社工服务的这个过程中,政府的监管角色是不能缺位的,政府职能可以转移,具体事务和服务的提供可以交给社会服务组织,但对服务监管责任不能一并移交。”黄永生说。

      而针对这项社工项目的监管,新江街道已经有了一套办法,除了听取受惠居民的反馈外,他们还从东莞市聘请了专业的第三方社会工作评定机构,对明镜的社工服务进行打分。为了让政府的钱花得值得,他们把一年12 万元的购买金额分成4 个季度付款,只有前期的服务得到高评价,才有可能继续购买下面的服务。而如果某一项目经过实践证明,服务效果好,公众评价高,明年6 月,将会考虑将其纳入常规的政府服务购买体系,推广到新江街道的其他3 个社区。

      以试点辐射所有街道

      目前为止,在广东,除了深圳、东莞等珠三角地区城市有比较完善的管理制度,明确了政府财政在推进社会工作中的主体责任,社工经费以财政支持为主的模式外,在其他城市,这种政府为社工服务 “埋单”还不多见,可以说,在山区城市,河源算走在前沿。

      对于这一尝试,源城区社工委肖丁强主任评价其为“双赢”,不仅使公共服务体系趋于完善,提高了政府部门工作办事效率,同时也使提供服务的民间社会组织有了进一步发展的动力。记者还了解到,目前源城区仅有6 名持证社工,整个河源也不过30 名,但是,这些专业社工不是转行,就是跑到外地去了,今后这一现象有望得到改变。

      “在香港,提供社会服务福利的资金中,大约有三分之一来自于政府购买。以此为参照,政府购买服务在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区社工委表示,对于社工组织,政府有扶持的意向,该区将以新江街道的创举作为试点,探索这种政府购买服务的管理模式,并逐步向源城区其他6 个街道推广。

      本报记者 郑婷影



相关热词搜索:政府购买社工服务 模式 推广


上一篇:太极培训登陆槎城 市民欲学终有去处
下一篇:暑期旅游旺季来临 热点线路价格上涨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