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社会热点 > 阅读新闻

生产监管难以到位 作坊商家见利忘义

      记者从有关部门的统计中了解到,我市现有普查在册的食品生产加工单位共729 家,其中获证企业仅124 家,小作坊605 家。该统计指出,我市小作坊和食品摊贩从业人员素质较低、经营规模小、分布范围散,管理起来有一定难度。日前,记者根据这一统计,对零食安全现状进行了调查。

      面包也玩“穿越”

      上个月16 日,市民小陈在某饼家买了5 个面包,回家后拆开来吃,才发现面包都发霉了,她看了下面包的生产日期,竟然是“17 日”,保质期两天。他跑去找店家,也没有给出合理的解释,只推说可以把钱退还给她。小陈气愤的同时也很担忧:这家饼店在市区还是比较知名的,都没保证,那其他地方的食品安全呢?

      她在网络上发布了帖子,“上图上真相”,然后有网友跟她讲: “肯定是店家把生产日期重新喷码了”,因为该网友自己就遇到过这样的事情:在某超市买了面包当早餐,竟然在5 月7 号买到了5 月8 号生产的面包。

      “面包也玩起‘穿越’?”有人笑侃,然而这样的玩笑却让人心里轻松不起来。这样的“穿越定律”不止发生在面包身上,同样适用的还有糕点、饮料、小零食等。有知情人透露,某些商家会根据产品大概上架的时间进行喷码,而对于过了保质期仍未销售完毕的商品,也会抹去销售日期后重新喷码继续销售。“那个穿越的面包,可能是路上跑得快了点,上架早了点,而工作人员疏忽了。”一网友调侃。即使是确实在保质期内的食品,卫生也不一定合格。不少人就抱怨过大学城附近某面包店的面包每次吃完都肚子痛,乃“清肠排毒”的“首选”。

      零食香味里的隐忧

      “五角零食”,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本报上个月也对此进行了报道。在许多家长的心里,更是“如临大敌”,他们担心“孩子总是吃这些香得不正常的小东西,怎么能行?”“五角零食”种类五花八门,多是颜色鲜艳、气味浓郁,很吸引孩子们肚子里的小馋虫。很多小店都将这种小零食放在显眼的位置,市一小、金鼎幼儿园等多所学校周边都有这种零食出售。

      而这些“五角零食”是加入了添加剂的,多的达到十几种。像 “虾扯蛋”、“霸王牛筋”这些名字听起来是肉类食品的零食,竟然都是面粉熟食,配料基本上都是小麦粉、味精和盐、花椒等。据了解, “五角零食”虽然标明产地湖南、汕头等,但其实都是本地生产,有人定期送货。

      “不止是添加剂及食品成分的问题。”虽然是成年人,小叶曾经也抗拒不了“五角零食”的麻辣生香,直到某天他亲眼见到小店老板将过期的、胀气的“五角零食”返还给供货商,然后换取新的产品,他就不敢再买这些便宜的零食了。“如果是销毁,肯定就现场扔了,供货商肯定是拿回去重新包装。”小叶说,可以想象,那些曾经被孩子们挑剩下过期的零食,最后又会进到孩子们的嘴里。

      需要大家一起防范

      对于这类小吃食卫生安全得不到保障,违规操作屡禁不止的情况,有人总结,“利益的超额获取” 是根源,而食品安全问题发生之后不痛不痒的处置,也让一些商家很乐意“铤而走险”。

      采访中,有小店老板直言:只要当场不吃出大问题来就没事。 “毕竟吃出问题的只是少数,找上门的更是少数中的少数,赚钱的事他们(商家)不做才怪。”有市民感慨,现在许多商家缺乏职业操守。

      而食品安全问题,仅靠政府部门的监管,也有着极大难度。庞杂的食品加工单位,仅靠政府管理本就很难面面俱到。相关部门会经常性开展一些食品安全相关的宣传和培训,引导小作坊、小摊贩安全生产和销售,然而在利益的驱使下,许多商家阳奉阴违,更兼一些私自加工生产的“黑作坊”,卫生安全更是难以保证,也很难纳入监管,留下安全隐患。“除了政府部门加大监管和打击力度,市民自己也要小心防范,加强监督,全社会都要动员起来。”有人感慨。“小零食虽小,也是关系人身安全的大事。”

      本报记者 岳超群






上一篇:频繁出入旅店露出马脚 3名涉毒人员被警方刑事拘留
下一篇:停车场地被出租给超市当仓库 业主把车停在消防通道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