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公交运营网络日臻完善 城郊公交需要逐步覆盖
随着新公交车的投入使用,我市公交运营网络日臻完善。
前日,市绿都公交公司新购置的14 台20 座公交车辆正式投入使用。近年来,随着购置新公交车投入使用,我市公交运营网络日臻完善。然而,对于部分市民来说,乘车仍然是个问题,他们或遭遇“最后一公里”或经历高峰期公交拥挤。
最后一公里咋解决
其实,“最后一公里”在交通上是泛指从轨道交通、地面公交车站下车,至目的地的最后一段路程。这段路程,可能一公里或一公里不到,也可能两三公里。居住在市技工学校附近东方红村的黄先生介绍,自己一直都是靠乘搭公交车往返市区,不过“不管是3 路还是8 路车,每天早上上班也得从家里走上一段路程,才能乘车”。黄先生曾用手机导航查询过,从村口到乘坐公交车的地方有将近一公里的路程,“打雷下雨天不好走,冬天下班回家时差不多八九点钟,路上也没有人,风又大,真的很不方便”。
村里的大部分村民也有同感。刘女士表示,自己女儿在市区读小学,公交车没有直接到达村口,只能骑摩托车去接女儿。
高峰期公交太拥挤
去年年底,市长彭建文要求,市区公交线路要尽快向城郊延伸,重点覆盖市高新区、新港、东江教育城三个区域,以满足当地群众的出行需求。记者在走访过程中发现,对于前往高新区、新港和大学城三个区域的线路班车,市民普遍反映的情况是——“要么没有公交,要么半小时等不来一趟车,要么等来了车却挤不上去”
昨日上午7 点45 分,记者来到市汽车总站,只见到一早已经有许多乘客在候车室等候班车。在询问之后了解到,原来候车的乘客基本上都是前往高新区、埔前务工的,而大家对于高峰期拥挤的现状习以为常。高明明是湖南人,来河源打工已经9 年,由于妻子在市区工作,他把家安在了市区,不过每天来回乘车,让他觉得很折腾。“一到放假时间就好挤,你站在车门口,都可以被后面的人挤上去。”高先生无奈地说。
记者在候车室还看到了发往埔前镇专线、新港专线的班车,也是异常拥挤。据了解,目前发往新港镇、埔前镇、高新区与大学城公交车都有共同特点,均是上下班、上放学时段人潮拥挤,其余时间则基本都是空车发车。
城郊公交逐步覆盖
对于公交车未达到“最后一公里”和市民普遍“要么没有公交,要么半小时等不来一趟车,要么等来了车却挤不上去”的问题,市交通运输局城市公交科工作人员表示,建立城郊公交车路线,并做到全面覆盖,这是个大挑战。据介绍,今年3 月份,市交通运输局曾印发市区近期(至2015 年)公交路线发展计划通知文件,按照规划,从今年至2015 年,我市将先后增加18 条路线,增加297 辆新车,其中就包括新开的H4(汽车总站— 新港镇)、H6(汽车总站—高新区)、H7 (汽车总站—埔前镇)的班车,工作人员表示,这些班次班车需要公交公司重组原客运路线后才能正式上路运行。
而谈及高峰期人拥挤问题,工作人员认为,不是车次不够,而是乘客需要“错开高峰”意识。城郊公交系统的发展需要多部门的参与,有专门的规划设计对公交系统的城市道路、站场建设、站点规划进行统筹。根据我市“十二五”交通规划,目前全市公交路线正在逐步规划,城区、郊区等地居民上下班、出行的“最后一公里”将进一步缩短。
据了解,市绿都公交公司经营车辆达148 台,16 条自营路线总长度达到220 公里,其中发往城郊路线的包含2 路、5 路、H12 路、101 路、102 路公交车,而埔前专线、高新区专线及新港专线由私人汽车公司承办经营。“目前市区公交车已经覆盖95%,大学城公交路线已经基本覆盖到位,今年投入的8 辆新公交车也慢慢解决了拥挤问题,城郊公交车路线也在逐步覆盖”,绿都公交公司工作人员表示,由于东方红村属于东源县仙塘镇区域,市民反映的“最后一公里”未覆盖问题,需要通过与东源县有关部门协调之后申请并获得批准,才能将路线延伸。
本报记者 吴奕镇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