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干部 老教师 老党员成“和事佬”调解民事纠纷
两位调解员正在查看资料,对村民矛盾进行讨论。
“自从村里有了‘三老’,发生民事纠纷,都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村里关系和睦了,人心也齐了。”提到新变化,龙川县丰稔镇丰稔村村民这样说。据了解,该村老干部、老教师、老党员组成的“三老”矛盾纠纷协调小组,当起了“和事佬”,形成政府与社会联动的调解新机制。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今年8 月份,丰稔镇丰稔村红棉生产小组的多名村民堵在村中一条公路中间,群情激愤,“货车把我们的路都搞坏了,再经过这里就把车砸了。”租借该村土地开厂的外地老板也不示弱,站在门口喊,“我有租赁合同,凭什么不让我过?” 双方争论不休,三言两语便动手打了起来。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来了,说不动劝不走……
这时候,一位老人站了出来,他一边对外地老板晓之以理,“你一个做生意的人,不搞好跟村民的关系,这生意没法做!你说这路不是他们家的,那是不是你们家的?租赁合同有没有写?”另一边对村民也是动之以情,“人家开厂车要经过这里,你们砸车就砸车,可等下赔得起吗?”
出来发话的这个老人不是别人,正是该村2005 年退休的村委书记谢益平,也是如今村中“三老”矛盾纠纷协调小组组长。小组成员都是退了休的老干部、老教师以及老党员,他们成为调解乡民矛盾的主流力量。
此次事件中,他们耐心疏解,几次下来,双方握手言和,一场群体纠纷消弭于无形。如今遇到群体性事件,丰稔镇的干部们已经不会像以往那样焦躁不安了。因为经过几个月时间的探索,他们找到了这类事件的药方,就是被他们称为“大调解”的群体调解。
发挥余热不求待遇
丰稔村“三老”矛盾纠纷协调小组是怎样构成的?“三老”就是“老党员、老教师、老干部”。丰稔村的“三老”小组共有七个人,大家都是自愿参加。
接受记者采访的组员谢益平和骆桂昌年纪分别为60 岁、72 岁。老人帮助村里成功调解群体性事件,显得游刃有余。可小组刚刚成立时,也引来家人和旁人的闲话。“家里人都说,你都已经上了年纪,别多管闲事去得罪人。那时我刚退休,不想整天呆在家里,而且为村里做点贡献也是应该的。”谢益平指着村里为他们分发的工作证说着,调解村民矛盾不好做,尤其是当地涉及山林地纠纷的矛盾,不过,“一回生,两回熟”,在多次成功调解后,自己有了信心,村民对他们也有了信心。
该村负责人刘利民告诉记者,老人们加入协调小组是没有任何报酬的,他们十分热心,只要村里解决不了的矛盾纠纷,他们都会出面代表村委会进行协调,“都是没有工资的,他们也很愿意。而且几位老人都很有威信,他们都是用道理讲话。”
逐步健全调解制度
据了解,今年年初,丰稔镇政府开始筹备当地村委“三老”矛盾纠纷协调小组, “有威望说得上话、对本村发展和历史问题熟悉、思想觉悟高”成为挑选协调小组成员的基本要求。按照计划,丰稔镇将在全镇各村创建共16 个“三老”矛盾纠纷协调小组,每组成员由3—7 人组成。“他们熟悉村里社会的人情世故,也有一定的个人支配时间,处理乡村事务会更有热情和方法。”丰稔镇镇委书记黄雪辉这样说。
目前该镇已经成立“三老”矛盾纠纷协调小组的还有成塘村,两村作为该镇试点之后,调处各类矛盾纠纷20 余宗,调解率和成功率均在90%以上,大部分矛盾纠纷都在村一级得到解决,真正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我们将在全镇逐步推行,并健全调解小组矛盾纠纷排查制度化,让‘三老’发挥作用,认真解决群众合法诉求和化解矛盾纠纷。”丰稔镇政府工作人员表示。
本报记者 吴奕镇 文/图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