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方对《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有话说
不留或少留作业、不举行考试、取消百分制……新的学期还未开始,教育部拟定的《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征求意见稿)向全社会公开征询意见,一时间,“小学生减负”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受到了整个社会的关注。目前,该规定第一轮征求意见阶段已结束,9 月5 日起进入第二轮征求意见阶段。
记者了解到,1955 年7 月,教育部发出新中国成立后首个减负文件《关于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的指示》,至今,这已是58 年来教育系统第9 次发令“减负”,面对 “减负令”,市区的学生、家长、老师都有什么话想说?
学生:一天基本没闲暇时间
小明(涉及未成年人用化名)一家在3 年前入住文明路上的万厦虹景小区,但因为户口还在老家所在地下城片区,所以只能继续在下城小学上学,正上五年级的小明向记者介绍一天:“感觉和上班差不多,一天的时间都被安排好了。”
每天早上6 点30 分,负责照顾他的奶奶会准时把他叫醒,在7 点之前吃完早餐,然后出门搭乘公交到学校,上完早自习和上午的四节课后,去学校附近的一个午托机构吃午餐,午睡到14 点左右赶往学校,上完下午两节课再搭乘公交回到家中,通常这时候是17 点20 分左右。大约20 分钟后,奶奶已经把晚餐做好,吃完晚餐后小明就得回到自己的房间,开始做家庭作业,“通常要做两个多小时,基本上每天都有语、数、英的作业,偶尔会有其中一两科没有,那真的是老师发慈悲。”小明告诉记者,题目比较难的时候,自己会很烦躁,越烦越做不出来,越做不出来越烦,这时候他会选择向爸爸妈妈求助,但父母也并不是每次都在家。
妈妈规定他每晚须在9 点钟上床睡觉,小明告诉记者,上学期间,根本没有时间玩自己最喜欢的赛尔号游戏。
家长:家庭作业有点多
吴丽华是华达街一家商铺的店主,一天绝大部分时间都呆在店里,但晚上她会尽量抽出时间在家陪孩子,“他遇到不会做的题会问我,遇着我有事没搭理他的时候,那晚的作业就会做得特别慢。”
问及家庭作业量,吴丽华认为 “有点多”,“语、数、英基本上都会有,有的时候看他在书桌前抓耳挠头的模样,觉得他也挺辛苦的。”吴丽华担心太多的作业会让孩子的压力过大,“我个人认为家庭作业可以少点,但完全不留也不行。”她说如果没有家庭作业的话,孩子可能一回家就玩电脑游戏去了,同时她认为适量的家庭作业,是对当日课堂知识的重温。
前天上午11 点30 分左右,记者在市二小门口随即采访了前来接孩子放学的学生家长,对于减负,他们各有看法,有些学生家长觉得没有减负的必要,“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学习嘛!”不过多数家长都认为现在学生负担太重,是应该减减负。在记者随机采访的 7 名家长中,其中有两名家长为孩子报了兴趣班,还有一名家长请了家教每天辅导孩子做家庭作业和周末补习。
老师:减负遇“行路难”
“你看看我这些,减负现实吗?我们老师也很想减负,看着学生那么辛苦我们也不忍心。”记者刚走进市二小新教学楼三楼的办公室,正在批改作业的刘敏老师指着办公桌上两沓厚厚的作业本和练习册说。刘敏是三年级的语文老师,她拿出语文课本和教学计划向记者介绍,她的学生每学期面临30来次大大小小的考试,“单元测评,一科至少有7 个单元,语、数、英三科就有21次单元考,再加上两次月考,还有期中、期末等考试。”
办公桌在刘老师前面的黄老师教三年级的数学,他转过身说,有一次他没有布置家庭作业,当天晚上便接到了学生家长的电话质问。对于小学生减负,从教20 多年的黄老师表示绝对支持,但目前状况下他经常在下课前给同学们布置至少需要半个小时才能完成的家庭作业。因为他至少有三个方面的担心:其他老师留有作业,你不布置,家长不理解;家庭教育缺位,没有家庭作业,学生回家后易沉迷网络;如果学生成绩不理想,不留家庭作业将成为批评对象。
在学生课业负担重已成为不争事实的情况下,学生默默忍受,家长和老师对于现状“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但在大环境不改的情况下,他们的每一步都“如履薄冰”,多数都在观望,却很难迈出第一步,事实上,在不改变当前学校评价体系情况下,减负将很有可能只是流于形式。
本报记者 刘秋香
上一篇:省督查组要求我市确保春节前所有全倒户入住新居
下一篇:物业团购影券 业主乐享优惠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