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社会热点 > 阅读新闻

习俗被淡忘 仅剩下吃和玩 传统节日文化内涵被稀释

市区举行老年节游园活动,吸引众多老人参与。谭兴孚 摄

    千百年来,我国的传统节日曾经有着诸多的风俗和文化内蕴,然而,随着工业化社会脚步的加快,一些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不断被稀释,传统的习俗也不再被重视。它们,被淹没在现代化的洪流中,慢慢地走向沉寂。

     重阳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在以前,重阳这一天,遍插茱萸,携友登高,饮菊花酒……这都是必不可少的节目,客家人也有重阳登高放风筝的习俗。而现在,和许多其他传统节日一样,重阳节也渐渐在人们心头淡去,只留下登高遗俗,似乎可有可无。而重阳节亦为“老年节”,更是为许多人所不知,一如尊老爱老的中华传统美德,亦在这个时代大打折扣……

     重阳,寂寞的登高

     上笔架山的路上,熙熙攘攘的人群蜿蜒而上,携妻挈子,扶老抱幼,三五成群,好不热闹。有一部分人是习惯了每个周末都来爬爬山,而更多的人,则是趁重阳节出来应应景,纵使许多的习俗都已消失不见,登高,却是顽强地保留了下来。

     “哎,真想不明白,我是为何要离开舒服的空调,在这大热天里,累个半死来爬这山的。”通往山顶的石阶上,一个女生气喘吁吁,淌着汗水的脸在阳光下晒得黑红黑红。“重阳节,不出来登高还叫重阳么?”旁边的朋友鼓励她,两个人继续攀爬起来。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一路上,她们谈论起这首诗,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大概在许多人心里,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也凝聚成重阳的几个意象——登高、茱萸、思亲。只是现在,似乎除了登高,被铭记的,已经很少了。记者采访了多名市民,说到重阳的习俗,很多人都表示除了爬爬山和平时没什么两样。

     记者了解到,其实在客家地区,重阳节也称作“九月节”,是年尾大节,流传着“ 过了重阳无大节”之说。这一天,很多地方的人们要带着小孩登高爬山,在高山上放风筝,谓可避邪、避瘟疫。其中放风筝是客家地区的特有习俗,寄寓着祈求平稳安定,过上更加美好生活的愿望。只是现在,这样的习俗,即使老一辈人,也多已忘却了。

     传统消逝,重阳只是缩影

     其实重阳节,又称“登高节”,为中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有着众多美丽的习俗。赏菊是重阳节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汉代的《西京杂记》记载:“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令人长寿。”菊花酒在古代被视为可以祛灾祈福,是重阳必饮的吉祥酒。而茱萸,曾经重阳佳节的必备之物,被人们称为“辟邪翁”,现在也已经很少有人知晓了。记者在笔架山登山途中向许多人询问此物,竟无一人识。

     重阳节的现状只是传统节日的一个缩影。作为我国民间传统的三大节日之一的端午节,却被韩国申请为文化遗产,而这,与国人平时对待传统节日的消沉态度息息相关。譬如元宵和七夕是中国的情人节,但是节日的氛围却远不及国外的情人节来得浓厚。实际上,现在许多传统节日逐渐沦为只剩下吃与玩,看不到文化,忽视了节日的内涵。

     很多人都感叹传统节日味道越来越淡甚至变味了。“这很大程度上和媒体、商家的推波助澜有关。商家为获得更多的利益利润,在洋节时进行大肆炒作和促销优惠活动,造成洋节比传统节日更热闹,影响人们特别是年轻人热衷追逐外国节日。而媒体对洋节的宣传报道也比传统节日更多,使大家对洋节的了解甚于传统节日。教育特别是历史文化教育的缺失使学生缺乏历史文化情怀,不能深入了解传统节日,也是造成此现象的原因之一。”记者在登山途中和一位王姓先生交谈,他对此深切叹喟,他说,这也反映了当前社会重视经济利益而忽视历史文化保护的一种倾向。

     消沉中,也有希望

     传统节日的消沉,也在许多人心里敲响了警钟,他们开始力争以自己的行动来改变这一现状。

     河源理工机械教学部和河职院客家文化学院的一群师生就在以行动践行着对传统节日的捍卫。他们举着彩旗,在自己登高望远之余,还没忘记向旁边的人介绍重阳的一些知识。河源理工的黄老师说,平时学业繁重,外出游玩的机会并不多,重阳登山可以锻炼身体,缓解压力,亲近自然,他们还希望通过自己的宣传,可以勾起人们对重阳古风的慕怀,更好地传承我们的节日和文化。

     “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认同感的表现,是一个民族的根,它的淡化不利于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高,民族凝聚力的增强,保护和传承传统节日,就是保护民族的未来和希望。”一位学生说。

     现在,与传统节日的消沉相对应的,是官方和民间对于它们越来越多的重视。2007 年,发改委决定将清明、端午、中秋3 个中国传统节日定为法定节假日,帮助人们铭记和弘扬传统,而现在,全国多地也开始组织一些活动,留驻和弘扬一些传统节日的习俗及其背后的文化意蕴。今年的重阳节,与往年相比就有了些新的内容。

     1989 年,官方曾将重阳节确立为“老年节”,取其九九与“久久”同音,而秋季乃一年收获之黄金季节之意,而今年起,重阳节作为“老年节”更被列入了《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以法律的形式予以明确。其实重阳节素有登高、敬老、赏菊、佩茱萸的习俗,只是很多都被人忽略了,再次明文确定为“老年节”,其实也是对重阳敬老传统的再度弘扬。

     有谁了解他们的寂寞?

     九月九这一天,相关部门在茶山公园举行了游园活动,许多老人为之喝彩。而这,其实也是在提醒我们:我们总是以为养老,便是让老人衣食无忧,而往往忽略了老人心灵的需求……

     许阿姨已经近六十了,今年重阳,全家人一起去爬笔架山,这是她梦寐以求的时光。以前,她总是呆在家里,或者去外面随便晃晃,日子过得单调而重复。去年年底,家里添了个大胖小子,那些漫长的时间终于有得打发,每天逗逗孙子,推了他去茶山公园见见阳光,日子也不像往常那么无聊了。但许阿姨还是会经常感觉到孤单,已经好久,没有人陪她好好聊聊天了。

     “不是不想多陪陪母亲,是真的抽不出时间,以前,忙着工作忙着赚钱忙着结婚生子,现在又要忙带孩子忙着赚奶粉钱,小时候总是想等自己长大了好好孝敬父母,等长大了才发现,我们的生活也有了许多要在意和忙碌的事,分给父母的时间和关心也就越来越少了。”许阿姨的儿子在一旁感叹。

     一路上,许阿姨都在絮叨,说孙子又重了几斤,前两天被蚊子叮了个包包还没好,说上几句,总会回忆起儿子小时候,一家子发出和和美美的笑声。山脚下已经蜿蜒了好长的一段路,而老人,似乎一点也没觉得累……

     当他们的世界只剩下儿女

     像许阿姨这样的老人还有许多,他们衣食无忧,只是心里总有些空落落的。子女也孝顺,然而似乎总是很忙,很少有时间和他们说说话,他们试图做点什么的时候,子女会告诉他们,“老了,就认吃认穿,好好享福,不要操那些闲心”。甫入暮年,还可以带带孙儿,然而当儿孙都已经长成,他们就无可奈何地陷入一种彻底的孤独,“老了,没用了,等吃等穿等死”,这是许多老人口中常见的自嘲,老伴健在尚好,若只剩自己孑然于世,便连个说话的人也没有,和狗狗说话,和墙壁说话,和拐杖说话,孤单地熬着他们的日子,只有在后人回家的时候,才会“活过来”。

     当我们的世界越来越宽广,他们的世界却衰老得只剩下我们,我们总是以为自己已经很孝顺了,好吃好穿,逢年过节包个红包,对于他们“老小孩”的任性,也给予了足够的包容……只是,我们经常会忘了,我们身处于万花筒中仍时常感到孤独,老人经常只是孤清地重复着一成不变的生活,他们的心灵世界,又会何等的空虚和孤寂?

     “工作太忙,假期太少,想多陪陪老人也是有心无力”,“生活压力太大了,还房贷养孩子养家糊口,忙得像无头苍蝇一样,有时候也就顾不上了”,“没办法,上学和工作都在外地,回去一趟不容易,这些年对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也就亏欠了”。老年节当日,笔者和笔架山登山的人群闲聊,大体得到了这几类答案,而每次打电话回家,也多是报报平安,叮嘱几句,很少有人和老人深入地谈谈心,也不知该如何谈起。

     孝心,成就最美丽的风景

     王先生在登山的时候见到了很感人的一幕:一位中年妇人扶着年迈的老父亲,正一步一步缓缓地下山,老人头发花白,身子有些佝偻,可能曾经偏瘫过,一只胳膊还蜷着,手也伸不开,嘴角朝一边歪着,腿脚也不灵便,妇人笑得一脸亲善,柔柔地跟老父亲说着话,老人家精神很好,岁月在脸上刻下的沟壑在阳光下折射出柔和的神色。

     “他们很幸福,女儿一定很孝顺,所以父亲偏瘫了也没有放弃,老人家日子过得舒心,所以坚强地站了起来,现在还能来爬山。”王先生的眼睛湿润了,他的父亲在文革中辞世,母亲很年轻就守了寡,含辛茹苦地将他们拉扯大,后来,母亲遇到了一个和善的男人,本来已经走在一起了,结果因为他们几个孩子的反对而分开。最后,几个孩子去了外地工作,老母亲只得孤苦一世。他告诉记者,现在失偶的老人很多,受传统观念及其他诸多因素的影响,老人再婚往往会被子女阻挠,而这,其实也是不尊重老人的生活和情感,如果可以重来,他一定会选择鼓励。

     老了,生活的世界越来越小,也更希望得到陪伴,只剩下自己的独身老人,子女便是全部的牵挂和依赖,就算“老两口”都健在,也不要以为他们彼此有了依靠就可以放心,“家里没个孩子,没活气”,不止一次听老人这样说起。在他们心里,家人的陪伴,是远远比“孝敬的红包”更加亲切和期待的事情。

     本报记者 岳超群 见习记者 肖漩

相关链接

     何谓“重阳”

     大家都知道重阳节,但为什么叫“重阳”?多数人都不清楚。其实,重阳节在农历中是九月九日,因为《易经》把天地万物化为阴阳两类,阴代表黑暗,阳则代表光明、活力。奇数为阳,偶数为阴。九是奇数,属阳,九月九日是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九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之意,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据史料考证,重阳节始于远古,形成于春秋战国,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唐代以后,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相关热词搜索:传统节日 文化内涵


上一篇:市直7所中职学校的1.8万中职学生可领去年秋季退费
下一篇:40余民工被拖欠工资向法院求助 法院开设绿色通道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