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社会热点 > 阅读新闻

龙川一村妇精心照料瘫痪在床婆婆 被评为“河源好人”

刘观娣孝老爱亲的事迹感动乡亲邻里。

    俗话说:“贫贱夫妻百事哀。” 然而,在龙川县赤光镇潭芬村里,却有这样一对夫妇,两人结婚后相互扶持,28 年如一日,在大山深处将清贫的生活过得悠然而温馨。当婆婆、丈夫患病时,妻子刘观娣更是不离不弃,担起家里的重担,默默守候在家人身旁,用行动谱写出一曲大爱无声的赞歌,孝老爱亲的佳话也从大山中被传到河源每个角落……

     一人挑起家庭重担

     今年50 岁的刘观娣与丈夫刘锦标都是命运坎坷之人,少年时贫穷的单亲家庭生活造就了两人坚韧知足的品性。到了适婚年龄,经热心的村民介绍,他们结成了夫妻,婚后还有了一双儿女。一家人也在偏僻的山村里相守相伴,将清贫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上世纪90 年代初,为了贴补家用,刘锦标去了外地打工,留下刘观娣在家顾家。

     2004 年丈夫因肾结石连续做了两次手术,不仅花光了家里的积蓄,还欠下1 万多元债务。由于刘锦标的病没有得到根治,平时只能在家里养病,养猪、耕田等重活全部落在了刘观娣身上,特别是每当收割稻子的时候,刘观娣只能只身将一担担的稻谷挑回家。为了减轻妻子的负担,刘锦标除了帮助妻子做点轻农活外,还承担了做饭、搞卫生等家务活。

     尽心尽责地敬老养小

     1998 年秋天,年迈的婆婆因摔伤导致下半身瘫痪,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于是,刘观娣每天除了干好农活外,还要给瘫痪在床的婆婆端屎倒尿、洗身子、梳头发和按摩无法活动的肢体,宽慰老人家安心养病。此外,每逢婆婆生日,她都要买来崭新的衣服帮婆婆穿上,同时不忘张罗一桌好菜,把在外读书的两个孩子叫回来,一家人陪着婆婆吃饭聊天。就这样,刘观娣和丈夫照料了婆婆13 年,直到2010 年婆婆安详离世。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在父母亲的影响下,刘锦标的儿子与女儿从小就特别孝顺懂事。2007 年,儿子刘天娇考入华师大。2009 年,女儿刘奇峰又考上专科学校。由于同年发生暴风雨,山体滑坡给一家带来惨重的经济损失,懂事的刘奇峰主动提出辍学一年,外出打工攒学费,希望得到父母的同意。刘观娣和丈夫商量后,毅然决定暂时停止丈夫的日常用药,将钱留给女儿读书。刘奇峰告诉记者,自己很幸运,能够生活在这样幸福的家庭中。如果换成别的家庭,不知道还能不能再继续完成学业。

     大山里的佳话传四方

     时间慢慢过去,几乎靠着刘观娣一人挑起担子的家庭慢慢有所改善。在村人的眼里,刘锦标夫妻是模范夫妻,20 多年来,刘锦标和刘观娣从未吵过架。对于刘观娣的不离不弃,丈夫刘锦标非常感激,他对记者说:“她虽然没文化,不过她心地善良。别看我妻子现在这么瘦,其实她原先很胖的,有50 多公斤重。”说这话时,他眼眶更是泛着泪花。

     据了解,刘观娣不仅获得我市第二批“河源好人——孝老爱亲好人”,还曾先后被授予“广东省百名好母亲”、“广东省百名现代好妻子”、“河源市好妻子”、“广东省十大银婚好夫妻”、“河源市银婚好夫妻”等荣誉称号,2012 年还入选“河源市先进妇女事迹报告会”。其家庭也荣获全国妇联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主办的“幸福家庭”和中国幸福家庭倡导活动全国组委会主办的“中国幸福家庭”候选殊荣。

     本报记者 吴奕镇 文/图



相关热词搜索:河源好人 照料


上一篇:海事确保采砂安全 现场核查许可项目
下一篇:我市将成立市社会组织服务中心 向社会组织提供服务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