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俊辉坚守新闻理想
蓝俊辉简介:
在河源晚报社工作近18 年,做过记者、编辑,现任河源晚报社发行部主任。曾多次获“河源新闻奖”,并有多篇作品引发过省级媒体的关注和追踪报道。
“其实当时并没意识到是好新闻,就是感觉心被打动了。”提起一篇重要报道的缘起,蓝俊辉说了这样一句话。那是1997 年的时候,他在东源县船塘镇采访,偶然间听教办的人说起当地有一名小学生,由于一场意外,双手被高压电夺走,双腿也是不良于行,但是十分热爱学习,自带一把小凳子,每天“爬行”3 公里去上学,在课堂上用脚写字。蓝俊辉被深深地震动了,于是马上前往看望少年,了解他的事迹,写出了一篇名为《少年小阿苟》的报道。报道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轰动,省市其他媒体也进行了追踪,“小阿苟” 身残志坚的精神打动了许多人,他们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后来, “小阿苟”的病渐渐痊愈,能和正常人一样行走,并学会了用脚在电脑上敲字,并成功地在一家电脑公司找到了工作,解决了温饱问题。
这让蓝俊辉更加坚定了自己这份工作的意义,“许多时候,首先想到的并不是新闻,而是被一些事情打动,觉得自己应该做点什么”,许多年来,他也正是怀着这样的心,帮助了许多人,也让自己在新闻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因为听说某村官因一点小事打伤村民,义愤填膺之下全程追踪采访的《河源首个村官罢免直击》,关注挖沙导致韩江千疮百孔的《哭泣的韩江》,以及《谁来帮帮救火英雄》等作品,都是缘于“被打动” 之下的人文关怀。
1996 年开始进入河源晚报社,做过记者、编辑、副主任,2006 年起又担任策划部、考评部主任,同时兼任《生活周刊》、B 叠副刊版编辑,2012 年开始又转任发行部主任,近18 年的时间里,骄人的成绩写满了蓝俊辉的工作履历。 “蓝主任他非常认真,平时办公室总是第一个来,对工作要求也很严格,到晚报社这么多年,在许多个岗位都任过职,而且都做得很好,这和他的勤奋和努力是分不开的。”同事肖斌说起。
本报记者 陈仕平/图 岳超群/文
上一篇:网传 “火车票只能改签一次”系误读
下一篇:用时光写就的白首偕老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