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患尿毒症 父亲做水泥工赚医疗费还要为儿子捐肾
父子相对,但常无言。
31 岁的谢计棠是家里的顶梁柱,自从被查出患有尿毒症之后,全家上下为治疗他而到处奔波:妻子陪同其到广州透析,并开始艰苦的摆摊生活;近60 岁的父亲坚持做水泥工,赚取费用支撑生活。等到捐肾配对成功后,26 万元的手术费用又是一个负担,他们的生活将何去何从?记者走近了他,记录一个尿毒症病人家庭的真实生活……
“砸”了很多钱,日子如何过
连平县溪山镇百高村,11 月7 日12 时左右,谢家几口人围坐在餐桌边,上面摆有两三道简单的素菜。一家人各自拿起碗筷,默默地扒着饭……“后天下广州又得用钱了。”父亲谢衍朋终于打破了沉默, “钱还够不够用?不够家里再拿点。”听到这话,母亲一下子红了眼圈,谢计棠的妻子谢长钱赶紧转身去哄孩子……
去年10 月份,谢计棠被查出双肾萎缩,随后患上尿毒症。确诊后,妻子便陪谢计棠辗转在广州、北京之间寻医问药,最后落脚在广州增城区,每周他都要到附近医院做3 次透析,一次600 元。一年多过去了,家里前后花去了10 多万元,让这个本来就不富有的家一下子陷入困境,还欠下不少债。接下来的治疗怎么办?光线从门口折射到房子里,近60 岁的谢衍朋在微弱的灯光下点起了烟,转身望着窗外,眉头紧锁。
妻子甘愿奔波,不离不弃
“今晚出去跟朋友打打台球,呆房间太闷了。”谢计棠伸展着身子抱着头。“不要去了,回来你又说头痛。”谢长钱揪起心来。“这有什么的,打台球又不用费体力,整天啰嗦。”谢计棠瞟了瞟妻子,满不在乎。“是,我是啰嗦,你有没有考虑孩子和以后的生活?”妻子啜泣着。“好了,不去,别吵了。”谢计棠回应。
丈夫得了重病,对谢长钱来说,是个残酷的事实,但她没有选择离去,她坚信丈夫病好后,10 年内可以还清债务。还没查出病情之前,谢计棠在连平一酒店当厨师,妻子当服务员,两人每月收入有3000 多元,小日子过得算不错。去年年底,为了就近给丈夫治病,两口子在广州增城区租下了一间不足15 平方米的店面卖早餐,除了卖早餐的空间外,剩下的地方刚好够放一张床,夫妇俩就住在这里。每天早上4点多,谢长钱就要起床准备卖早餐,生意好的时候一天能赚100来块,一个月下来除去店租和生活费,剩下的供丈夫治疗。
父亲做了个艰难的决定
自从儿子得病后,父亲谢衍朋在短短一年时间里就瘦了近20 斤,头发也苍白了许多。现在,谢衍朋和妻子除了照顾两个孙子外,还要出门到工地挑水泥,每月赚两千元,维持一家生活。家里还有个 80 多岁的瘫痪老人,他是谢计棠的爷爷。“老人已经说不了话,计棠的事也不敢告诉他,他经常看不到计棠,只是眼睛在四下寻找。”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告诉谢家人,要治谢计棠的病,最好的办法就是换肾。于是,谢计棠每周都去广州各大医院等待肾源。可是,一天天的等待,都没有好消息,却换来病情日渐恶化。上个月,谢衍朋不顾家人的反对,决定把自己的肾捐给儿子。10月24日,肾源在医院配对成功,他毫不犹豫地在活体器官捐赠意愿书上签上自己的名字,捐肾的唯一理由是:儿子还年轻,孙子都很小,需要他们的照顾。
这一家人还能走多久
然而,换肾的手术费要26 万,这再次难倒一家人,眼看着计划做手术的日子越来越近,他们也越来越焦虑。采访的时候,谢计棠几次都伫立在门口,一言不发……虽然亲戚朋友及同学捐款,筹到了7 万元,政府部门还为谢家争取到1 万多元的扶贫款,并将谢家纳入低保户。然而,这距离26 万元,尚不足三分之一。
患病家庭的成员心里能承受多大的负荷?没有人算过。谢衍朋只是一个普通的父亲,他做了一个父亲该做的事,但他做这个父亲不容易。他们或许能支撑一时的痛苦,然而这个痛苦不是瞬间的,往后的日子还长着,他们还能走多久?
本报记者 吴奕镇 文/图
上一篇:二维码存在吸费陷阱和病毒攻击等风险 扫描要悠着点
下一篇:陈小玲 勤奋,源于热爱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