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社会热点 > 阅读新闻

珠算入选“非遗”目录 市民期盼保护传承好珠算文化

    “一上一,一下五去四,一去九进一……”随着计算方式的更新和网络的日益发达,算盘正逐渐退出人们的生活和视野,这些曾经熟悉的珠算口诀也已经变得陌生。不过,近日从法国巴黎传来消息:中国珠算已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目录。记者对此进行了一番走访,发现市民对珠算入选非遗目录感到欣喜和自豪,但当问起会不会打算盘时,除了一些中老年人,多数市民表示不会或已忘记。

     “这算盘我用了20 多年了,现在用得不多了,都有灰了。”曾在一家公司干出纳的市民杨女士边说边拿出了她的算盘。虽然已不常用,但算盘还是完好没有太多损坏,看得出杨女士对算盘有很深的感情。已近50 岁的杨女士现在还能说出一些珠算口诀,她告诉记者,以前几乎每家每户都会有一个算盘,用来记账算数、加减乘除。而珠算课也是学生必修的课程,学会打算盘和学会背乘法口诀一样平常。那时财务人员流传着“铁账、铁款和铁算盘”的“三铁”说法。时过境迁,现在杨女士只会偶尔拿出算盘来让孙女玩玩。而一些年轻80 后的市民表示,上小学数学课时曾经学过珠算,但现在基本上都不会或忘光了,几乎都是在用电子计算器和手机计算。一些家长告诉记者,现在的孩子对算盘都没什么兴趣,学校也不开设珠算课了。

     记者在市区走访一大圈,发现几乎所有商店的收银台现在都是利用电脑操作,难觅算盘的身影,只在一二间中药房里,发现仍有老中医抓药时在使用算盘。虽然珠算离我们渐行渐远,但也有市民表示,珠算被称为“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机”,可以锻炼大脑,灵活思维。今年80 多岁做过中医的赖大爷表示,自己一直用的是算盘,基本没用过计算器。当记者告诉他珠算入选“非遗”目录,赖大爷十分高兴地说,老祖宗发明算盘比电脑早一千多年,算盘是我们的骄傲,要好好保护传承下去。

     见习记者 肖漩



相关热词搜索:珠算 非遗


上一篇:开车故意与他人车辆相撞“碰瓷”讹钱 两男子获刑
下一篇:天气晴冷干燥 森林火险易发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